粽
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
安
康
DRAGON BOAT FESTIVAL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
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
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节假期
端午节,2009年9月被列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吃粽子、赛龙舟、涂雄黄……
数千年的节日演变派生出
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你知道咱们南通有哪些端午习俗吗?
吃粽子
南通的粽子大多是圆锥型,分有馅料和没馅料的。没有馅料的粽子,叫“光米粽子”,也叫白粽子,空口吃没得味道,一般是蘸了糖吃。南通民谣中“五月五,洋糖粽子过端午。”说的就是这种。加料的粽子一般有枣儿粽子、赤豆粽子、咸肉粽子、火腿粽子等等,芦叶清香四溢,香糯筋韧,咸甜皆宜。
赛龙舟
清代通州人李琪诗云:“五日家家艾虎垂,雄黄泛酒酒盈卮。酒阑争赴龙舟约,水月庵前看许时”。这是说家乡濠河中的龙舟竞赛,那时划龙舟的据说是狼山营兵,气势极为壮观,劈波斩浪,相竞争先,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如今,南通不仅恢复了濠河端午龙舟赛的传统,更是将这项比赛打造成为了南通濠河国际龙舟赛,让海内外朋友都能够参与其中,让中华传统习俗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涂雄黄
古时候,人们就发现了用雄黄可以祛毒解痒,而端午时节毒虫肆虐,所以大人便会给孩子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意在消毒防病。有的长辈还会在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写这个王字,就像老虎脑袋上的王字花纹,虎虎生威。
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据说,艾草和菖蒲具有辟邪的功效,所以南通人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以此驱赶病魔和恶灵。
制香囊
端午节佩戴香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很早就有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中药材,如雄黄、艾草等,具有防虫和驱邪的功效。香囊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如动物、花卉等,既美观又实用。亲手制作一个香囊,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亲近的人,既风雅体面,又独具慧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代非遗人的传承与保护,目前拥有1个人类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93个省级非遗项目、148个市级非遗项目,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对传统文明的坚守,是新时代的召唤,也是文化的复兴与自信。
(快来评论区讲出你与南通非遗的故事,被精选留言即可获得一份端午小礼品。)
编辑:任添钰
审核:李侠云
签发:朱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