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年国自然申请;是继续修改,还是推倒重来?

学术   2024-09-01 17:27   中国澳门  


国自然反馈评审意见已经有一段时间,许多申请人围绕评审反馈意见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一位申请人分享了他自己的申请历程:两年前,该申请人曾获得积极正面的评审反馈,很遗憾上会了但未获资助。因此,他在去年依据前一年的评审建议对申请书进行调整,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奏效,反而因打破了原有的研究框架而导致评分大幅下滑。幸运的是,在今年的申请过程中,他彻底摒弃了之前的方案,经过多轮精心打磨后,终于成功获得了资助。

这位申请者的经历或许暗示了评审反馈的重要性不应被绝对化,但我们不能因此断言所有的评审建议都缺乏价值。毕竟,每位申请者的具体情境各不相同,评审建议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多种因素。

不过,这一经历却引发了有关如何处理评审意见的思考: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还是完全重写?在此,我们提供几个视角以供参考,希望能为其他申请人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推翻重来

1.负面评价过多。当申请书中充斥着大量负面评价,并且多位评审专家明确指出诸如“可行性不足”或“研究方案不够详尽”等问题,这表明现有的申请书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修补可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创新性受到质疑。如果申请书的核心科学问题受到质疑,特别是当其创新性未能得到认可时,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获批的可能性。科学问题是整个课题申报的灵魂,一旦创新性遭到否定,重新选择一个更具创新性的课题并重新编写申请书或将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3.本子连续申请多年未中。一方面,这可能意味着该研究主题本身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另一方面,若经过多次修改仍未获成功,这或许说明修改的方向有误。

一位今年成功获批面上项目的申请者分享了他的经验:即使是评审反馈看似无大碍的情况下,只要连续多次未能获批,也应该考虑推翻旧稿重新开始。他认为撰写申请书不同于修改论文,过度修改可能会使原本清晰的思路变得混乱。很多时候,申请书未获通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整体质量未能达到标准,在必要时,果断放弃重新开始是非常必要的。

修修补补

那什么情况是只需修改本子即可呢?其实,这里我们并不建议第二年的申报仅仅是按照去年的评审意见修改。原因如下:

  • 1.国自然的优中选优

首先,国自然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申请量的攀升已是一个明显趋势。由于国自然的评审过程是一个优中再选优的过程,只按照今年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对于今年这一份标书来说明年的标书质量确实会有所提升,但是在明年的所有标书里,这一份标书就足够优秀了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在持续走低的国自然资助率中,落榜的标书里好标书一抓一大把。这些标书不是不优秀,只是没有足够优秀。在标书书写水平同等的情况下,别的申请人更好的文章、更高的学历、更具声誉的平台等都会成为他们获得资助的因素,因此提高标书的质量是弥补这些差距的重要途径,只按照评审意见来修改对国自然标书的质量提高是不够的。

  • 2.评审意见的“温和”

其次,由于今年国自然评审系统增加了反评机制,许多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都格外温和客气,有的时候申请人能看到的意见未必是被否定的真实理由。再加上今年引入了不少大同行专家,许多评审意见的客观性与专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实际情况是,有的评议人看不懂,有的评议人没有仔细看,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所致的评审意见模棱两可看着没什么大问题,但很有可能标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标书中问题太多的话,评审专家也不会一个个详细指出,能指出大概方向点到为止即可。在评审意见中清晰指出标书问题的是很负责任的专家,其他专家不一定会详细批注。

  • 3.评审专家的随机性

由于评议人反馈的评审意见只是其个人见解,第二年的国自然评审很大概率又是新的专家。在新的专家眼中,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就不一样了。每个专家的关注点不一样,对科研的偏好也不一样。有的专家看重科学问题的凝练程度,有的专家着眼于代表作文章的质量,有的专家会考虑本子的书写细节。这些主观因素也是来年与今年国自然评审中不同的地方。

  • 4.本子本身的价值(科学技术一直在变动)

最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部分本子从诞生那天起就在极速贬值,今年未中的课题或许创新性足够,但是到了第二年是否足够新颖,成果是否足够支撑,依然要打一个问号。因此,如果仅仅是根据今年的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往往是不够的。

不管申请书是“推翻重来”还是“修修补补”,对于申请人来说每次的申请都应该认真准备,把这次的申请当作从零重新开始;保持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国自然申请和科研,这样获得国自然的资助概率才有可能提升。

声明

来源:转载自翰林咖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群聊!

火行
深耕自然科学(国自然、重点研发,省市科研项目等)与教育两大领域;提供各类申请经验、资讯、前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