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天地,再遇自己|锐视角

时事   2025-01-01 09:30   广东  


2024,于文学世界而言,可谓关山难越。齐邦媛、叶嘉莹等多位文坛大家离世。


她们曾为我们审视时代,打量世间。


齐邦媛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巨流河》。这本书时间横跨百年历史,情感精纯且沉郁厚重,从个人到众生,叙述得“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时代的风吹过,时间的河淌过,还留下什么?齐先生在书中写道,回应时代和历史无常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文学书写超越成败的人与事。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叶嘉莹与诗词结伴的人生,华彩绽放。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门下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这位“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说,我内心有理想、有持守。这样我就活得内心很平安,也很快乐。”


从她们的文字和生命中,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人生和时代——行于天地,遇见自己,活出自己,最难也最快乐。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遇见自己”。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因为找到自己的边界,或者说定义自己,于自身而言既是“肯定”,也是“否定”。


找到自己生命的边界,制定自己人生的准则,然后“择一事终一生”。


“择一事终一生”并不是苦闷的,而是愉悦而平静的,是一路在心中种花、生命从未荒芜的“华枝春满”,是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不卑不畏不俗不谄的“天心月圆”


拥有开阔的心,世界才不会小。莫问世界是圆是方,但问吾心是圆是方。循此苦旅,以达星辰。


作家三毛在一首诗中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我从不希冀来生,只要此生此刻,2025,此时此处此模样。


主笔 / 郭保瑞
排版 / 王海苹
审校 / 毛芸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生于1984,深圳政经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