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大家都在忙碌着置办年货,预定聚会……身边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然而,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坚守”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关键词。在泰达医院,在住院部四楼麻醉科、手术室仍有一批人坚守在节前工作岗位上,他们用身边的暖心事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温暖底色,用特殊方式预热这一传统节日。
危重90岁超高龄手术患者,接踵而至
按往年惯例,进入腊月各科手术逐渐进入收尾阶段,而今年情形有所不同,上周麻醉科在两日内接连收到3例90岁以上和5例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手术预约、术前多学科会诊申请,其中,91岁常奶奶因跌倒摔伤急需进行手术治疗,因高龄合并快速房颤等多项心肺共存病,被当地多家医院婉拒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从内蒙古驱车慕名骨三科韩慧主任团队诊治。无独有偶,90岁王奶奶也因跌倒摔伤收入骨一科董竹林主任团队,入院检查患者快速房颤,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高压及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并存病同样给麻醉、手术提出严峻挑战。上述患者经术前多学科讨论,精准实施麻醉及快通道开展手术,目前两位老人或术后康复中或已痊愈出院。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超高龄患者手术需求数量日趋增加。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弱,老年共病,慢性用药等影响,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成年人的2-4倍,麻醉医生是围术期患者保驾护航的中流砥柱,如何保障老年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是麻醉医生的机遇和挑战。
骨三科患者康复出院↑↑↑
骨一科患者术后康复中↑↑↑
二次剖宫产产妇惧怕疼痛,从容面对
李女士孕2产1,瘢痕子宫,妊娠糖尿病,李女士对疼痛比较敏感,想到第一次剖宫产术尽管术后给予镇痛泵治疗,但切口痛和宫缩痛等疼痛经历让她即紧张又担心。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卓在术前的麻醉访视中得知李女士的担忧后,安慰到:“别担心,我们医院已开展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可以让你在整个住院过程中疼痛感减至最小,甚至无痛。”1月22日手术当天,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妇产科等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李女士剖宫产手术顺利生下了宝宝。其间,张主任在超声引导下为李女士实施了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TAP)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术后第二天随访,李女士几乎没有感到疼痛,再加上妇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住院期间都在舒适中度过。
小贴士 剖宫产术后不仅有子宫收缩痛,还有手术切口疼痛。传统的镇痛方式(镇痛泵、口服或静脉镇痛药物等)虽能较好的减轻产妇疼痛,但对于按压肚子及下床活动带来的手术切口牵拉疼痛,镇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也成了很多产妇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噩梦”。而TAP阻滞技术阻断穿行于腹横肌平面内的胸6~腰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前皮支,主要用于腹壁手术的麻醉和镇痛,镇痛效果直接拉满,该项技术在我科应用广泛,技术成熟。
肾内科麻醉科开展创新技术,有为有位
1月24日,麻醉科与肾内科联合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桡神经阻滞动静脉内瘘手术,以往传统的局部麻醉无法为巨大动静脉瘘手术及球囊扩张术提供满意的镇痛,容易诱发尿毒症患者术中的应激性并发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可视、精准的优点,效果确切,能够识别相应的切口周围神经,并引导穿刺,避免血管内注射,减少并发症,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科室节前常态化应急演练,以演筑防
为进一步提升科室员工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职工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维护科室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1月21日,我科组织开展2025年春节前突发停电、停气等事件的应急及消防疏散演练。演练前,科室消防安全员傅冬医生对演练计划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演练方案,并明确了各岗位职责,确保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集中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警钟长鸣
春节将至, 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入旺季,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做好2025年春节期间行业安全生产,贯彻落实医院安全生产经营的工作部署,1月25日,麻醉科、手术室利用工作之余组织科室人员集中观看《提高安全意识 当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天津市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升安全意识与风险防控能力。全体员工表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落实安全责任不容缺位,要以案为鉴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加大对重点环节督导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在这喜庆的节日氛围逐渐弥漫开来之际,以上细数了节前科室点滴工作,我们始终坚守责任担当,稳稳地站好节前“最后一班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坚守是一种责任,坚守是一种担当,坚守是一种奉献,这就是泰达医院手术麻醉科这些“春节不归人”的日常经历。
致平凡 敬不凡
用行动诠释着医者誓言
用奉献抒写着最美诗篇
以使命担当彰显“坚守”力量
致敬参加援非工作的科室“护理人”
致敬每一位坚守节日岗位的“泰医人”
慰问援非科室员工家属↑↑↑
祥龙辞岁,瑞蛇迎新,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
祝大家阖家欢乐,身体健康!
供稿:手术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