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新高考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为什么要实行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如何进行转换?我们一起来认识“等级赋分”。
由于再选科目有多种组合,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考生群体、考生规模、成绩分布均不相同,其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若简单将不同再选科目的考生各科原始成绩相加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将原始成绩转换为等级分,可以实现保证每门科目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的前提下,科学处理再选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并在确保成绩转换公平公正的同时,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赋分后,考生排序不变,即考生原始成绩的位次与等级转换分对应的位次不会改变。
等级赋分将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考生原始成绩按规则等比例转换后,得到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例如,甲同学生物学科目原始成绩为77分,按照原始成绩排序,等级比例应划分到B等级,而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成绩分布区间为80~64,等级分区间为85~71,按照转换公式:,其中Y1=64、Y2=80、T1=71、T2=85,甲同学生物学科目的等级分T≈82。
再如,乙同学生物学科目原始成绩为79分,按照原始成绩排序,等级比例应划分到B等级,原始成绩分布区间与等级分区间与甲同学相同,按照转换公式,乙同学生物学科目的等级分T≈84。
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