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作家嘎子的文章《洪崖洞里鸟瞰万千吊脚楼》(节选)。
他指着眼前那片简易的,向一边歪斜的吊脚楼说,别瞧不起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我家在这里住了3代人了,住惯了嗅着这里的烟火味都很舒服。他指着那些木楼说,别小瞧这些简单丑陋的吊脚木楼,其实历史久远着呢!
明洪武四年(1371)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17个城门之规模,城墙围合面积约2.35平方公里。明朝天顺年间,重庆人口数量为西南之最,城区也日渐扩大。尤其是沿江一带的商业性用房已是鳞次栉比,突破了城墙的限制,形成城内八坊、城外附廓两厢的城市规模。他让我仔细瞧,这些吊脚楼大多采用捆绑结构,工艺简单,所以适宜在重庆山地地形建造。重庆吊脚楼建筑材料的选择以竹、木等自重轻、受弯、抗剪性能良好的材料为主。外墙多由竹编夹泥墙或木板墙做成,屋顶多为小青瓦双坡悬山式,楼面采用简单木地板。
在外地人看来,高高的木楼歪斜着悬在半空,半挑的窗户飘出缕缕炊烟,瞧着都为住在里面的人惊出一身的冷汗。其实多虑了,这是千百年来居住此地的人们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出的民居样式,饱含山地民居建造的智慧。吊脚楼采用本土材料,装修简单,古朴自然。而重庆的山形地势,潮湿燠热,这样的建筑能透气纳凉又能防毒虫的伤害,轻轻松松地就把一户户人家的根扎在土坡山崖上了。像那些自然生长的草木,生了根就茂茂盛盛地葳蕤起来。
他说,那个时候,吊脚楼里住的都是下层市民,就因为捆绑式吊脚楼结构简单,租金也低廉。他们这一片吊脚楼子里的居民真的是“鸡犬之声相闻”,人与人之间也亲热得很。吃饭时,家门口的街边边,各家简单的菜食一摆,凑成一桌,不分你我,边吃边摆“龙门阵”。夜晚就在梯坎旁乘凉。自家的凉椅,凉板常谦让给邻居坐着躺着,摇着蒲扇,把“壳子”和“龙门阵”冲上了天,哈哈……
栏目请点击>>>
审核:李露
将重庆日报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