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国资聚焦“六力” 打造央企办职业教育新范式

文摘   2025-01-13 12:57   黑龙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作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国资”),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使命,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央企办职业教育的新路径。
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教育机构全面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积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聚焦提升“六力”,加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十四五”期间,院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8%,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且培养出了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王足刚,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白芝勇,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中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技能领军人才。


中铁国资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孙华谦、李玉博、付桂鑫、杨嘉等4名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中荣获铜奖。


打造系列党建品牌
提升思政引领力


思政引领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创特色。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深化“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成功打造了中铁国资“先锋·新资态”、中铁干部管理培训中心“育智·宏图”、兰州铁路技师学院“兰·立方”等系列党建品牌,创建了具有中铁特色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编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读本》,广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开创了汇集时代特征、中铁精神与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建设新路径。

培养高素质“四有”好老师。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院校健全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建立集体备课、示范课堂、教学竞赛、科学研究“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师日常培育机制,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赛训课三融合、齐备课手拉手、教学研赶上游”的良好局面。

2024年贵州铁路技师学院教师谭健和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教师庞明皓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国博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24年9月,中铁国资2024年教师节表彰座谈会在雄安新区召开)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提升人才竞争力


人才竞争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志。

大力支持院校发展。中铁国资秉承“产业是基础、教育是重点、核心在于融合”的理念,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在改善办学条件、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均给予了院校大力支持,扶优扶强为重点院校购置土地2000余亩建设新校区。公司党委抓好“领头雁”这一主体,精心选拔并配备了能力强、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的管理干部,以充实和优化院校领导班子,有力推动了各职业院校的发展。

稳步提升办学能力。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被评为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兰州铁路技师学院、贵州铁路技师学院、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连续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在河北省年度办学质量评估中获评优秀,山西省铁路工程学校获批多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践行“遵循教育规律,彰显行业特色,强化技能培养,注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对专业结构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50余个,3所院校成为“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

近年来,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院校建成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教学团队5个,获评省级名师10人,建设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编撰“书证融通”教材54本,主持参建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6个,基地覆盖了轨道交通施工和运营的全周期、全岗位,形成了完整的实训链条。2024年院校师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400多人次。


(中铁国资兰州铁路技师学院刘磊——国家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正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完善科研创新机制
提升科技支撑力


科技支撑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激发创新活力,健全教科研机制。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下设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协同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铁国资专门制定了《教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创造性提升了校企教科研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了创新内生动力。2024年,中铁国资及所属职业院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立项28个。

聚焦产业需求,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中铁国资及其管理的职业院校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组建了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团队,与企业共建了盾构、测量、轨道工程BIM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破解了高寒地区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院校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微波法砂石含水量快速测量装置》,已成功转化并运用于参建雄忻高铁等重大项目,荣获中国中铁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瞄准科技前沿,注重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课题项目62个,承担和参与国家课题项目12个,获得企校共有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8个,累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国家奖项3项。


中铁国资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景




促进教育公平普惠

提升民生保障力


民生保障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坚持面向人人,注重因材施教。中铁国资秉持“使无业者获业,使有业者乐其业”的职教理念,为所属院校毕业生打造了“专业强、懂技术、会操作”的名片。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看到并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如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往往离职率更低、动手和实践能力更强、对企业忠诚度更高。

拓宽培训模式,提升服务就业能力。中铁国资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促进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承办国家铁路局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安全技能培训系列示范班,目前培训总规模已达1.5万人次。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彰显企业责任。中铁国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引导各院校紧抓“职教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契机,推行“学历+技能”双提升模式,先后与多个县对点帮扶,促进乡村青少年提升就业能力。2024年各院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等西部地区省份的招生计划指标。

2024年1月12日,由国家铁路局主办,中国中铁承办,中铁国资及郑州铁路技师学院、中铁七局协办的新时代铁路建设产业工人安全技能培训示范班在郑州开班

(2021年10月,中铁国资郑州铁路技师学院与中国中铁定点帮扶县——山西省保德县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



构建合作共赢体系

提升社会协同力


社会协同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强化央地合作,拓宽办学格局。中铁国资始终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服务“一体两翼”职教发展战略,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共签订16个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加快建设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两所高职入选首批“中国中铁工匠学院”,其中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成员单位,并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首批“火车头工匠学院”。



搭建共享平台,推进产教融合。2021年7月,中国中铁被正式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单位,2022年编制了职业教育五年规划,成立了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联盟建设重点和院校发展目标。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培训质量。持续聚焦中国中铁项目管理效益提升行动,构建以岗位任职标准为基础,涵盖项目“铁三角”“五部两室”等管理层人员、现场关键管控人员和作业层核心工种的培训课程与教材体系。中铁干部管理培训中心获批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公司连续承办国家二类大赛——中国中铁职业技能竞赛,并将承办第三届国赛盾构技术项目,打造了技能竞赛品牌。

2023年12月,首批中国中铁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在中铁国资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举办)


(2024年8月,中铁国资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承办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中铁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试验项目决赛开幕式现场)





拓展海外资源与市场
提升国际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职教出海”谋篇布局。中铁国资充分发挥中国中铁的传统办学优势,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参加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资源开发务求实效。中铁国资积极推进中文和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开发集教学标准、培训教材、教学资源、中国文化于一体的双语资源包。有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构建“学院—系部专业个人”四级培训体系,显著提高了所属院校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重点项目有序落地。依托中国中铁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撑,所属职业院校已为海外项目培训了超过5000人次的专业人才,参与埃塞俄比亚高性能混凝土研发项目,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2024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三局、埃塞俄比亚阿达玛科技大学共建的“开物工坊”詹天佑学院完成签约。


(2024年11月,中铁国资领导受邀出席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参加“中国—印尼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未来,中铁国资将继续抓住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大好机遇,服务中国中铁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与需求,着力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央企办学典范,努力开创中国中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