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地 名
是文化遗产,是乡愁记忆
承载着世世代代延绵而来的
民生、民情、民意
三门县传媒中心联合三门县民政局
推出特别系列《村有名堂》
以乡村之“名”,助乡村振兴
讲述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
泗淋村位于台州市三门县东南部,地处平原,环山带海,前有开口岩山,后依桃峙山,东临白带门,有四条溪流穿村而过,泗水淋漓,故名泗淋。
泗淋曾是乡政府驻地,2013年,撤乡并镇,现属浦坝港镇。村民以林姓为主,为三门林姓第一大村。
林披,唐朝人,生有九子,九子俱仕,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林勋为台州林姓始祖,是林披七子林蒙的后人。
唐乾符六年(879年),为避黄巢之乱,林勋之玄孙林相卿迁居泗淋涵塘岭。几代后海塘围成,子孙繁衍,成为当时的一乡之望族。
自林相卿始迁已越千年,繁衍三十八代,人丁过万。有分居泗淋塘、下山、下院,临海龙头、肯步、岷岙山、邵家渡及仙居、象山各地,开枝散叶,星罗棋布。
泗淋林氏后人,怀念先祖创业之艰难,在先祖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安乐寺。
此地风景秀丽,举目远眺东方,沃野万顷,再远处便是浩瀚的东海。革命教育家林迪生的衣冠冢就在寺下方。
林迪生(1903年—1997年),原名林攸绵,泗淋村人。林迪生6岁进私塾,曾就读临海桃渚镇天妃宫书院、大汾乡小学,后考上浙江省第六中学(台州中学前身),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1930年,林迪生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
1931年,林迪生因从事地下党活动遭日本当局驱逐,回到家乡,捐献家产,创办了泗淋小学。
泗淋小学是革命摇篮,许多学生在林迪生进步思想的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新四军和浙东游击纵队,其中有林攸商、林祖坚兄弟俩。林攸商曾是新四军一政治指导员,亲身经历了“皖南事变”,后因人告密而被害,牺牲时年仅22岁。林祖坚曾任自卫总队余卫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随浙纵二旅北撤至澉浦,被国民党军包围,弹尽被俘,最终英勇牺牲,年仅25岁。
1938年3月,林迪生被任命为鲁迅师范学校第二任校长。
1953年3月,调任兰州大学校长。
▲在兰州大学校园里,为纪念原校长林迪生而命名的迪生大道
一直待到1979年,林校长与兰大共度了26个春秋。
林迪生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但对学生教育非常关注,曾多次捐赠修建泗淋小学。1997年林老逝世后,三门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把泗淋小学更名为[林迪生小学],并成立林迪生教育研究会。校园内塑有教育家林迪生像,以作纪念。
在时代浪潮中,昔日古色古香的三合院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三纵五横的宽阔大街,各类店铺琳琅满目,泗淋村已然蜕变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林氏家族的传承、林迪生的故事,也将被一代又一代的泗淋人铭记与传颂,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