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中国文化之韵 --
国庆黄金周,大唐西市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与活动,主要推出了“铜华凝神采 清宜照佳人”馆藏铜镜选粹展,多面铜镜为首次展出;开展了“丝路传承·匠心独运——国庆博物馆非遗体验周”系列社教活动,同时,唐人雅事唐茶道体验中心、汉服体验馆深度游活动备受关注,志愿服务周到热情,为广大观众营造了体验感满满、欢乐十足的国庆氛围。快来看看,大家留下的那些精彩瞬间吧。
“金融强国 陕耀新篇”
陕西金融发展成果展
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金融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铜华凝神采 清宜照佳人”
馆藏铜镜选粹展
展览精选馆藏的30余面铜镜,以时间为线索,从铜镜的起源和流行——先秦、铜镜的兴盛——汉、铜镜发展的转折——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的再度繁华——隋唐、铜镜的余晖——五代宋金元明清五个方面,介绍各历史时期铜镜的不同特征,让大家与历史对话,探究这些铜镜背后的故事,并从铜镜当中,不断探寻历史的根源,增强文化的自信。
国庆非遗工坊
文化传承体验周
“国庆非遗工坊•文化传承体验周” 系列活动共举办七场,每天举行,全天体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青少年朋友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非遗技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10.1 “书法扇绘·漆艺文化”体验活动
以漆为笔,以水作画。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运用漆器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漆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漆借水势,水推漆动,在扇面上留下随机出现的动态曲线!同时西市博物馆志愿者们依托“人民昌·中国强”铜镜铭文,为大众在书签上写出吉语,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
10.2 “财富印记·古币拓印”体验活动
拓印不仅是记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中国钱币发展源远流长,拓印钱币可以窥探出货币中的历史故事与古代商贸的历史,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
10.3 “落笔成形·古法烙画”体验活动
烙画又称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中国强”铜镜上的精美图案被老师刻画在木板书签上,栩栩如生、层次丰富、立体感十足,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还吸引来了外国游客,留下了中外友好的见证!
+
10.4 “非遗雕花·剪纸技艺”体验活动
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就已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花剪纸就是刀剪并施的剪纸艺术,西市博物馆融合自身文物元素让参与者们制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
10.5 “古法中药·手工香囊”体验活动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手工香囊制作让大众亲手调配香料、捣碎研磨、缝制香囊,每一步都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当色彩斑斓、香气四溢的香囊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时,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致敬,更是博物馆对文化传承者角色的生动诠释!
+
10.6 “三彩泥胚·匠心制作”体验活动
唐三彩的制作较为复杂:首先,选取合适的黏土作为原料进行净化研磨。然后,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捏塑。接下来,在器表涂上底色釉料进行第一次烧制。随后,上彩进行二次烧制。最后进行修饰打磨,使器物表面光滑细腻。本次活动也使得唐三彩的传统制法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互动!
+
10.7 “丝路渲彩·魅力扎染”体验活动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在唐朝时期非常流行,比如“青碧缬衣裙”,可以说“扎染服装”是唐朝时尚仕女们的高定产品。这项技术在盛唐时传入日本等国,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本次活动博物馆创新地使用布袋进行扎染,使扎染作品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
唐装+茶道+大片
博物馆沉浸式体验
游客在这里,穿唐服、品唐茶、拍大片,不仅能零距离领略丝路文化、身临其境感受盛唐商业的繁荣胜景,也拥有了一个难忘的唐人穿越之旅。
这次大唐西市博物馆唐茶道体验活动将唐茶、唐果子制作等结合现代人的饮茶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观众们在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缕缕清香。
文创盖章我打卡
国庆期间文创产品限时促销,集章活动一如既往的受欢迎,观众们集齐了馆藏40枚限定印章。
不少游客拿着自己盖好的章去寻找对应文物打卡,也有许多游客在参观结束后专程到印章处找喜欢的文物印章 。
国庆假期就这样在不舍中结束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将不断挖掘文物的价值,阐释新时代精神,让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观众朋友们走进博物馆;欢迎更多人来古都西安,踏访丝路起点,探寻丝路文化。
扫预购票进馆
支付宝搜索“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9:00-18:00(17:00停止入场)
支付宝扫码
预约购票
采编:拾 未
排版:游可欣
初审:张莹、林喆
终审: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