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中小学生阅读”关注更多资讯 !
●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故事充满各种坎坷与传奇。其实如果从最开始的历史来看,武则天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她就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家。不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会给予种种磨难。所以,武则天遭到自己兄弟的排斥,然后又被选入皇宫。来到皇宫以后,她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皇帝的喜欢,但是皇帝始终对她不闻不问。更为可怕的是,在正史记载中,袁天罡算定了有女人要称帝,太宗皇帝数次对她磨刀霍霍。在非官方史料中,武则天和太宗皇帝圆房时遭雷劈,临死之前还遭遇了可怕的生死一问。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史书记载中,武则天的出生的确是一种偶然,首先是她的父亲武士彟,这个人曾经得罪杨素而不死,之后又捐献全部家产投靠李渊,甚至说自己做梦,李渊骑着他升天。通过种种壮举,这才有了后来他的辉煌。也才有了他,为了更进一步而取武则天母亲的故事。可以说,武则天的出生本身就是一段传奇,而且好巧不巧,她一出生又遇到了袁天罡这个传奇,并且料定此人如果是女子之身,将来可以荣登大宝。事实上,这段批语虽然在史书中有记载,但是武则天的家人对此恐怕并不乐观,因为武则天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紧接着,她就遭到两个兄弟的百般排斥。好不容易武则天来到了皇宫,而且还想尽办法引起皇帝的注意。正史记载,在李敬业扬州之乱的时候,武则天曾经当众杀死了自己的宰相,而且还讲述了自己在太宗时期的一段故事,那就是驯马。原来,武则天当时为了吸引太宗注意,于是。在太宗驯马的时候,直接跳将出来。并且直言不讳,想要驯服一匹烈马,只需要三个手段,皮鞭,铁锤和匕首,只要手段足够粗暴,那么没有驯服不了的马匹。这么做的后果是严重的,虽然武则天洋洋自得,但此事却也引起了太宗皇帝的反感,因为这位马上皇帝喜欢温柔的女人,不喜欢这种粗暴的女人。而且与此同时,武则天又遭遇了危机。原来袁天罡这个老神棍在给武则天算完命以后,之后又给唐太宗的国祚算命,他料定将来会有一个姓武的女人取代太宗的天下。唐太宗当时勃然大怒,不仅要对后宫之中的人大开杀戒,甚至还因此杀死了玄武门将领,酿成了一段冤案。可以说,当时武则天应该过得颤颤巍巍,因为玄武门名将的人头向众人宣誓了太宗皇帝的霸道,而太宗数次对后宫女人进行排查,刀光剑影之际,武则天也是几次感觉死相还生。不过庆幸的是,袁天罡也是个老油条,眼看的太宗皇帝大开杀戒似乎不罢休,于是他又告诉太宗皇帝。真龙天子是杀不死的,必定会轮回,按照如今的年龄算,未来的真龙天子已经出生,等到太宗去世的时候,此人应该会变成一个老女人,老女人会对生命有所挽留,必定不会对太宗的后人大开杀戒。如果太宗直接杀了此人,那么此人在轮回转世,未来将会年轻的身份成为天子,恐怕会让太宗绝后。听了这个建议,太宗才最终遏制住杀念,但是他对于后宫中的武姓女子都充满忌惮。结合以上的这些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初在驯马之时霸气侧漏的宫女,以及袁天罡的算命批语,太宗皇帝或许还真注意到了武则天。事实上,根据正史记载,也有那么一丝影子。唐太宗晚年的时候身体逐渐差劲,于是这位皇帝就挑选了一些宫女来伺候,在这之中,他专门挑选了武媚娘。按理来说,当时的武媚娘其实一点都不得宠,而且虽然她长得非常的妩媚,但是太宗当时已经没状态了,那么,为什么要把武媚娘带在身边呢?如果当时的正史野史的记载是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太宗皇帝其实是在观察武则天,他在犹豫着袁天罡的批语,此人到底是不是未来的祸患?到底是杀是留?很明显,太宗皇帝观察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人物的成就,往往是伴随着各种事情导致的成长而来的,当时的武则天不懂政治,也没有经历风雨,就是一个青涩的丫头,哪里会有所谓的霸气外露?因此,太宗皇帝对武媚娘始终犹豫不决,终于来到他临终之前,他带着最后一丝不甘,于是就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朕去了,那么你该怎么办?这句话充满杀机,是太宗皇帝最后的考验,如果武则天稍微回答的有问题,恐怕就只能下去陪太宗皇帝了。但是武则天的态度很诚恳,她直接说出了八个字: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太宗皇帝一听,即使是浑浊的眼光,也突然变得明亮。武则天此言说的真好,常伴青灯古佛,自然就不会参与朝政,而青灯古佛又会磨去她的锐气和杀念。最最难得的是,武则天这句话里面还提出了对自己最妥善的处理,这样就变相的给自己求了一条生路。所以太宗皇帝最终还是放下了戒心,他安然的去世了,而武则天也果然被发配感业寺。但是太宗皇帝做梦都没有想到,虽然武则天当时因为还没成长起来,所以看不出霸气,但是她却在太宗皇帝眼皮子底下和他的儿子李治已经勾搭上了。因此,即使被关在感业寺中,只要太子依旧念念不忘,那么,武则天终究有翱翔九天的可能。后来的历史果然是如此,感业寺前,皇帝李治和武则天抱头痛哭,之后就是二圣临朝,日月当空,最后就是女主武皇改国号大周。
本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为孩子选书,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