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罢了。”
80多年前,一位正处花信年华的女子,在遗信中写下这段文字后,毅然吞下30片安眠药,离开这个令她心力交瘁的世界。
在她走后,上海滩来了30万民众为她送行。
鲁迅先生则在她离开后,于病中悲愤写下:
“不过无拳无勇如她,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被额外地画上了一脸花,没法洗刷。”
她,便是民国红极一时的“默片影后”阮玲玉。
在人们的认知中,往往将阮玲玉自杀归咎于世俗流言。
可当我们翻看阮玲玉的人生轨迹,却不难发现:
纵使人世间有滔滔恶意,可最终将她推下深渊的,是她始终无法逃脱那自卑又狭隘的认知束缚。
01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尽管日子很艰辛,但父母依然竭尽所能给她最好的生活。
因此,阮玲玉度过了5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可惜命运无常,就在阮玲玉6岁这年,父亲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只留下孤苦的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母亲来不及伤心,便匆匆带着阮玲玉来到当地一张大户人家,当起了佣人。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维持生计,母亲活得谨小慎微。自幼便教导阮玲玉: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可阮玲玉听到的潜台词,是自己配不上别人的好。这让她在面对一份炽热的感情时,总会低看自己。受尽冷眼的阮玲玉,直到16岁这年,才终于迎来生命中除父亲外第一个对她好的男人——张达民。对阮玲玉一见倾情的张达民,随即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他先是向阮母了解阮玲玉的喜好,而后又佯装在公园与她偶遇。甚至还慷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救济生活上水深火热的母女俩。从小就在自卑和孤独环境下长大的阮玲玉,哪经得起这份“好”,很快便在张达民柔情蜜语的攻势下沉沦。但一位富贵子弟与一个佣人女儿的爱情,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注定得不到认可。当两人的恋情被传到张达民母亲耳里,张大太太勃然大怒,将阮玲玉母女俩赶出张家。但年少叛逆的张达民怎肯善罢甘休。他提议阮玲玉和他一同搬到外边同居。阮玲玉被不计较出身门第的张达民感动,当即就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后来,为了照顾家庭,阮玲玉更是主动退学,当起了家庭主妇。此时的她,绝对无法料到,眼前这份看似甜蜜的爱情,竟会给她后半生带来无尽的灾难。刚开始同居后,张达民每天都带着阮玲玉跳舞、跑马、看电影,将她宠上了天。可当日子开始变得窘迫,爱情的新鲜感渐渐褪去后,张达民纨绔子弟的本性暴露无遗。他不仅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还深陷赌博,欠下一屁股债。更让阮玲玉无法接受的,是在同居不久后,张达民便很快对她失去了宠爱与热情。此时已在影视圈站稳脚跟的阮玲玉,早已见识到张达民的真面目。能够经济独立的她,大可在此时提出分手,及时止损。但想到眼前这个男人曾给自己带来温暖,阮玲玉不仅没有离开他,还试图用更多的付出让张达民“浪子回头”。在将继承的数十万遗产挥霍一空后,张达民将阮玲玉视作摇钱树,无数次威胁她不给钱就把两人的隐私宣诸报端。于是,当阮玲玉走南闯北拍戏赚钱的时候,张达明却在赌场输光了所有积蓄。后来,为了拿到更多钱,张达民更是三番五次地跑到阮玲玉的影棚大闹。在这里,她邂逅了“茶叶大王”唐季珊。之后,唐季珊对阮玲玉展开了疯狂追求。但这个唐季珊绝非善茬。当年,他曾把号称中国第一“影后”的张织云金屋藏娇,厌烦后又一脚踢开。但总是高估人心的她,却再次相信了“浪子回头”的故事。如出一辙的,当爱情的新鲜感褪去,当阮玲玉深陷与张达民的情感纠葛中,唐季珊很快由最初的含情脉脉变成了阴鸷乖张。阮玲玉一次次地高估别人,也一次次地将自己拽向更黑暗的深渊。无法识透人心的阴暗,只会让我们前脚逃离虎穴,后脚栽进狼窝。虽说感情生活一地鸡毛,但事业上的辉煌,却也让阮玲玉稍感宽慰。在不到10年的职业生涯里,阮玲玉出演了超20部电影,在荧幕上留下许多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形象。感情事业双双受挫的阮玲玉,只感到无尽的凄凉和悲哀。更让阮玲玉雪上加霜的是,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官司闹得满城风雨,正将她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风波,也将她不愿回首的过往放到聚光灯下当众拷打。当初,为了摆脱张达民的纠缠,阮玲玉在回到上海后,接受了他蛮横无理的要求。每月给张达民一百元,为期两年。但习惯了大肆挥霍的张达民,却在将钱输光后,一口气向阮玲玉索要4年以上生活费。唐季珊听闻后怒不可遏,禁止阮玲玉再给张达民一分钱。岂料,穷途末路的张达民,竟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了法庭。到了法庭上,张达民又偷梁换柱,说阮玲玉是自己的“妻子”,还将阮玲玉和自己的恋情,以及她曾是佣人之女一事公之于众。一时间,各大媒体头版争相报道。为了抓人眼球,标题清一色都极尽污秽之词,将阮玲玉描绘成一个勾三搭四,攀权附贵的风流女子……每一篇报道,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刺在阮玲玉自卑脆弱的心上。而就在她最失落最无助的时刻,因此而颜面扫地的唐季珊,却是恼羞成怒地将所有怒火转移到她身上。他开始动不动就对阮玲玉拳打脚踢,甚至还故意拿报纸上的恶意报道来刺激她。在阮玲玉的一生中,她最看重的,是名誉、事业和爱情。如今,爱情让她遍体鳞伤,事业遭遇滑铁卢,就连生平最看重的名誉,也已是声名狼藉。既然这个世间已没有任何值得自己留念的,与其苟延残喘地活着,何不轰轰烈烈离开呢?于是,在夜深人静的夜里,她悄然告别了这个令她伤痕累累的世界。30万人自发出席她的葬礼,不仅震惊了全上海,甚至登上了美国的报纸,被称为“近代国际最大的葬礼”。浩浩荡荡三十万人挤满了上海的街头,万人空巷,属于阮玲玉的时代过去了,属于这三十万人的那个时代,也过去了。更加疯狂的是,在出殡当天,有7个人因为接受不了她自杀的事实,选择了随她而去。“她用尽一生演绎他人的悲情人生,到头来,演的竟都是自己。”在她短暂的25年人生岁月中,阮玲玉阅尽了人心的反复无常,尝遍了命运的曲折多舛。可由于认知的局限,她始终无法改变命运的走向,主宰自己的人生。不论我们是昂首走在人生的上坡路,还是低头行走在下坡路,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