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军委办公会议结束后,李作鹏在梁必业家中无意间透露了北京军队内部的动荡信息,这一言论虽出于闲聊,却为后来的风波埋下了伏笔。作为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梁必业对李作鹏的言论表现出了警觉,但李作鹏却以含糊其辞的方式搪塞了过去。
当时,军队内部正经历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一零一与罗瑞卿之间的矛盾问题尤为突出。李作鹏深知其中内情,而梁必业则因罗瑞卿的提级而与之产生了直接联系。然而,梁必业并未因此与罗瑞卿绑定在一起,他坚信自己没有问题,也拒绝配合叶群等人的行动以划清界限。
这一立场让梁必业成为了“罗瑞卿圈子”的一员,并因此遭受了长达9年的磨难。在遭受高级干部的严厉批评后,梁必业的一切职务被撤销,并被印发至全军师级以上单位。他试图反驳那些无端的指责,但百口难辩,反而招致了更大的负面效果。
梁必业被撤职后,先是被赋闲在家,后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做副院长,但还未上任就被降到总后一马场做副场长,行政级别也从5级降至8级。随后,他又被下放到合肥一农场,精神时常受辱,身体也处处不适。在此期间,他与家人完全失去了联系,直到“913”事件后才得以团聚。
尽管梁必业在1972年就回到了北京,但他的工作直到1974年才得以恢复。这9年的时光,对于一位本应奋力工作的干部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与李作鹏相比,梁必业或许算是幸运的,因为他并未犯错。而李作鹏则因自己的不慎言论而自食其果。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言论需谨慎,尤其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一时的口无遮拦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同时,我们也应铭记梁必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立场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