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哟!
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钢琴是一项充满灵性的活动,需要一定的艺术细胞,同时也需要一些机智和聪慧。毕竟,在钢琴的世界里,充满了音符和无限的想象。
以音乐史上公认的神童莫扎特为例,他在3岁学习钢琴,5岁开始创作,6岁时与姐姐一同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他的生活仿佛是上天对他的恩赐,一生都被音乐的璀璨和耀眼点缀。
除此之外,直至当今,公众还提出了“莫扎特效应”的概念,认为将莫扎特的音乐作为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世界各地突然掀起了“莫扎特效应”的风潮,各界纷纷发表论文来验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仿佛给莫扎特贴上了神一样的标签,将他与天赋相结合。
然而,莫扎特真的只是拥有天赋吗?他曾反驳过世人对他纯粹天才的看法:“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莫扎特认为,天才只是他在实际付出努力之后的一顶华丽桂冠。
一篇发表于2010年的文献综述直截了当地分析了十几年来近40篇相关研究,涉及3000多名被试者。其发现是并没有重复实验能够验证“莫扎特效应”的可信度。也就是说,莫扎特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而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智力的方式只是与音乐助力大脑活跃这一结论相关。因此,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正确钥匙。
舟舟,本名胡一舟,1978年出生,是一个先天性愚型儿,唐氏综合征患者,也就是小儿智障,四十多岁的智力却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看上去老天爷并没有给予他任何先天的优势,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坐上了指挥家的宝座。
在他8岁才学会从1数到5,花了2个多月才能简单地系鞋带的时候,这位音乐家在拿起指挥棒的瞬间,竟能展现出专业级别的音乐才华,将节奏尽情挥洒在自己的指尖。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娴熟地指挥整个乐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父亲,从他两三岁开始就将他引入乐团接受熏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沉淀下逐渐显现。
廖昌永老师,一位我国内地的男中音歌唱家,也曾是“努力战队”的成员之一。他来自四川郫县的一个山沟,但他成功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刚刚进入学院时,因为下雨天他不舍得穿鞋,竟是赤脚走入校门。他刚开始时连钢琴都不会弹,乐理知识也只是突击学习了一个多月。这个故事进一步证明,努力和奋斗是突破自己极限的关键。
为此,他明白自己只能付出比旁人多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追赶上他人的步伐。他深知,在这个卓越的音乐殿堂里,有许多比他更具天赋的人,除了拼尽全力,他别无他法。
在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整天都呆在房间里练琴,老师一天给的谱子,他第二天就能完全背下来,而且全部手抄。他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
他说:“一个艺术家,当你走上舞台,大家能够一眼看出你到底有多少实力、多少深度。这种深度是你在幕后花费了可能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的时间,逐渐积累而成的。”如今的廖昌永不仅成为让母校引以为傲的人物,更已经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他用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相较于天赋来说,努力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天赋或许能够帮助你早点找到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但是往前的每一步都是汗水和泪水铸成的坚实阶梯,尽管压力重重,但抱着足够的坚持和一腔的热爱,便足以抵过岁月的漫长。要相信,努力从来都不会辜负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
点个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