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男子放生“泥鳅王”,体长30厘米已有“龙形”,网友:这可是大机缘!

教育   2024-11-08 12:32   福建  

信息来源于@絮哥哥,中国泥鳅网,fishbase。

2024年9月4日,IP地址是陕西的一位视频博主@絮哥哥发布了一条目前点赞量达到了5553的短视频,他的配文是:“你还是适合在更广阔的水域!”然后还加了好几个话题,分别是“放生”“泥鳅王”“灵宠”“堕龙”,看吧!可不是我标题党哦,我跟着人家原作者起的标题。

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泥鳅被装在了一个蓝色的水桶中,随后博主将其放生了这条泥鳅确实跟寻常的泥鳅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体型不小,博主用的桶是很常规的家用塑料桶,根据博主手的对比,这个桶的直径肯定是有20厘米的,而这条泥鳅在桶中是身体是伸不直的,说明它体长远超20厘米,估摸着得有30厘米其次这条泥鳅的鱼鳍非常宽大,像个蒲扇,身体是黄绿色的,放生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背鳍和尾鳍是黄色的触须对称完美

长得这么特别,也难怪博主加了哪些话题,确实是跟我们认知中的泥鳅差别巨大。

网友们也觉得很神奇,甚至配合博主开始“演戏”。

还有人说得有些怪力乱神,还拿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作为论据,这就有点扯淡了。

不过当然也有正经解释的网友,有网友表示这是不能乱放生的外来物种,叫做大鳞副鳅,也有说是台湾泥鳅的。

这两个网友说的是对的,但不全对,大鳞副鳅可不是什么外来物种。

台湾泥鳅的正式中文学名为大鳞副泥鳅。毕竟是体长随便就可达10厘米,甚至有20厘米级别的物种,而且它跟普通泥鳅都是花鳅亚科,因此也被很简单粗暴的称之为“大泥鳅”。

它们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物种,其广泛分布于亚洲沿海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国,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它们被认为是很好的优良的品种,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对它们养殖的尝试。最早是1992年由湖北省大泥鳅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顺德、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

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似乎大鳞副泥鳅至今知名度都很低。

大鳞副泥鳅是黄褐色的,身上有很多黑色的斑点,密布在身体后段和鱼鳍上;鱼鳍是淡黄色的,带点灰色;雄性大鳞副泥鳅的头顶和身体两侧还有白色的锥形点带点;它们看起来很长,腹部圆润;其头部很短,呈现锥形,嘴巴位于下方;它们的胸鳍很宽,末端呈现圆形,腹鳍比胸鳍短,臀鳍就更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鳞片很大,名字也是这么来的。

大鳞副泥鳅的习性跟寻常泥鳅是很接近的。

它们是底栖物种,常见于10-30℃水域的泥土中。当水域温度高到30℃,或者低于5℃,它们都会深深地钻到泥土中来应对,也因此它们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特别强。除了常规的鱼鳃呼吸,它们还可以用皮肤和肠呼吸。

其视觉非常差,但无所谓,它们觅食手段的关键是脸上触觉敏感的触须和自己的味觉。幼体阶段它们会吃各种浮游生物和昆虫幼虫,成年后食性就变广了,会吃植物的各部分,各种昆虫和藻类。

虽然这些跟泥鳅都很像,但它们的繁殖能力较为一般且警惕性更强,因此比普通的泥鳅要少见得多。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追踪动物热点新闻的鬣狗!!!对动物感兴趣的话,关注我就对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