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到底在哪里?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二、为什么要去西部地区就业?
01
政策导向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决定从年开始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2012年,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5778亿元。截至2012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87项,投资总规模3.68万亿元。
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提出36条指导意见。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
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区市,总面积占全国约72%,在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人口约3.8亿、占全国约27%,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主要阵地和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点区域。
02
经济发展
2012年至202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0.7万亿元增加到26.9万亿元,增速约为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占全国比重由19.6%提高到超过21%。特别是重庆、四川、新疆等地的GDP增速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在“十四五”规划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2年以来5086万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三级卫生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03
战略需要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04
产业转移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尤其是纺织、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逐步成形,建成了一批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比如重庆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贵州的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等蓬勃发展。
05
行业需要
西部地区蕴含丰富的煤炭、天然气,以及水电、风电、光电资源,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将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部地区,有力的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截至目前,西电东送能力达2.7亿千瓦,自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建成投产以来,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的塔里木油田已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应天然气超2700亿立方米,为下游15个省份、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约4亿居民、3000余家企业用气提供了保障。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新疆地区丰富的的煤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及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我校石油工程、地球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与西部地区发展所需专业高度契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去西部地区建功立业。除了传统制造业,金融、科技、文化创意、教育、医药、旅游等行业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
06
环境优美
西部是我们国家的屋顶和水塔,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围绕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生态工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巩固提升。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生活环境较为清新。
07
生活安逸
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西部地区的房价普遍较低。以成都、重庆为例,市区二手房价格大约在1.5-3万元/平方米,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低房价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西部地区较为轻松地购房或租房,减轻了住房压力。西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反映出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食品支出占比。以四川、陕西等地为例,家庭消费中食品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生活压力较小。
08
交通要道
随着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西部地区的交通日益便利。2023年西部地区的铁路投资增长了8%,西部地区的高铁网络已覆盖大多数省份,特别是成都、重庆、兰州等城市,成为西部的交通枢纽。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之间的交通日益方便,西部地区的跨省、跨区域通行更加高效便捷。2023年西部地区完成旅客吞吐量3.9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29.6%;
三、西部地区就业的意义
国家意义:西部地区对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的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带动西部经济腾飞,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方位的国家崛起。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有助于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使西部地区可以更快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意义: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可以推动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优化社会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社会资源相对集中,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有助于缓解这种不平衡,带动西部的社会进步,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
个人意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机会丰富,尤其是在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中,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前沿的技术和项目,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到西部就业是一种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的生活成本较低,提供了较为宜居的生活环境。低房价、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较高的生活质量。此外,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景观,也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寄托和成长空间。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