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2024年4月底,93岁的湖北鄂州离休老兵高性宽去世。老人遗体火化后,当工作人员捧出深深嵌入老人骨头里的弹片时,长女高水莲惊讶地发现,弹片数量比她预想中的还多出一枚,一时间泣不成声。
▲ 高性宽骨灰中的三枚弹片晶体
(受访者供图)
身经战斗68次 立功15次
“弹片已经和老英雄的骨肉融为一体了。”提起高老的赫赫战功,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建肃然起敬。
1931年,高性宽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幼时家中条件优渥,念过私塾。抗战爆发后,高家家产毁于战火,一家6口仅靠3亩佃田维持生计。
1944年,13岁的高性宽加入八路军,成为太行军区四分区的一名小通讯员。
▲ 高性宽年轻时的戎装照
1947年5月,16岁的高性宽带领全班血拼败敌一个营,荣立一等功;
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跟随部队深入大西南剿匪,高性宽率战士6人连续追赶三昼夜,活捉匪首孔学凡,被15军政治部批准荣立特等功一次。
1951年,当时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侦察排排长的高性宽随军跨过鸭绿江。
1952年3月的一天,高性宽所在侦察排接到了对西方山(上甘岭西)、斗流峰实行战术侦察的命令。当晚,高性宽在带领侦察班分头侦察时,与敌人发生遭遇战,敌军当场被打死6人,活捉4人。在这场战斗中,高性宽膝盖中弹,他拖着受伤的腿坚持战斗。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左膝的弹片无法取出,此后折磨了他70余年。
档案显示,高性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抗美援朝,身经大小战斗68次,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负伤4次,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隐功埋名 投身建设
1964年5月,高性宽转业分配到湖北省鄂城县,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工作。
在鄂城工作的21年里,高性宽隐功埋名,以一名南下干部的身份,积极投身建设,将后半生奉献给了鄂州这个第二故乡。
1976年8月,高性宽进入鄂城县水利局工作。鄂城地处长江南岸,域内河湖纵横,防汛压力大。1977年,鄂城兴建磨刀矶节制闸,这是一项集水闸、船闸、公路桥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高性宽请缨担任工程副指挥长。
原鄂城县水利局退休职工刘定生曾参与节制闸建设,他清楚记得,彼时高性宽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搅拌混凝土,扛砂石料,每月只休息2天。
1979年10月,磨刀矶节制闸提前一年完成建设,至今仍是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的“总开关”,守护着下游36万亩耕地、40多万人口的安全。
“也是在老高的努力下,鄂城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堤防派出所,从此堤上搭棚放牛等闹剧越来越少。”廖德耀是原鄂城县水利局堤防处主任,为了巩固堤防,时任副局长的高性宽带着廖德耀上下奔走,专门筹建了堤防派出所。
朴实清廉 奉献一生
高性宽家中陈设简朴,略显潮湿的房间里仅有几个老旧的柜子和箱子,有些漆皮已经剥落。女儿高水莲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父亲就住在这里。
从水利局离休后,高性宽积极投身小区公益活动。西山街道寒溪社区党委书记肖叶介绍,水利局小区始建于1978年,由于没有物业,小区保洁、治安等大事小情几乎全靠业主自理。在高性宽的带领下,7名退休老人包揽了小区的保洁工作。
“他耳朵打仗时被震得有点背,嗓门又大,还爱打抱不平,我们都叫他‘高大炮’。”老邻居吴合年印象中的高性宽,不平事敢说,不平事敢管。
2016年,水利局小区准备通天然气,住户的安装费收齐后,却因一道手续搁置下来。高性宽当时已经85岁,了解事情经过后,他带着吴合年等几名退休老人,坐着公交车去跑手续,最终让64户居民的用气问题得到解决。
听闻“高大炮”过世
20多位老邻居
赶到殡仪馆为他送行
连日来,从集中悼念到网络热议,再到先进事迹宣讲,老人生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被忆起和讲述,在一声声“致敬英雄”中,更多人了解了这位隐功埋名大半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