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心手相牵 他们把传奇书写在雪域高原

时事   时事   2024-09-02 08:00   湖南  

雪域高原、世界屋脊的西藏,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藏族同胞,则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人。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也是长沙对口支援贡嘎30周年。


▲美丽贡嘎。


1994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助形式。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地区(2016年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长沙对口援助贡嘎县。

30年来,长沙始终牢记“中央所托”、聚焦“贡嘎所需”、竭尽“长沙所能”,先后选派了10批300多位援藏干部人才来到海拔3700多米的贡嘎县工作,从加大资金投入到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从助力产业经济发展到拓展智力援藏效能,从改善民生福祉到助力边境地区建设,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全心全力全方位给予贡嘎支持和援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援藏工作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秉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攻坚克难、团结奋斗,不断推动各项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西藏故事”。


01
“党的政策好,
我们过得很幸福!”


▲果吉村村支两委在老年食堂为长者庆祝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福的歌声在贡嘎县果吉村的老年食堂响起,村支两委正在为村里的长者举办“生日会”,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

村里村民有近2000名,在西藏是一个人口大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60多位,为了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村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启了老年食堂,村支两委志愿来帮厨,村里党员主动送来地里种的菜蔬等,老人在这里每餐两荤一素一汤,仅两块钱。

“孩子都外出打工了,一个人在家很孤独,现在可以到老年食堂吃饭,这里还有朋友聊天。”村民边巴次仁开心地介绍,在长沙援藏队的支持下,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来了,有阅览室,歌舞排练室等,在这里呆上一天,时间过得真快,党的政策好,我们过得很幸福!

果吉村曾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8000元。

这个村子没有旅游资源,没有矿产资源。

怎么办?人心齐,泰山移。

引入“千万工程”经验,村里先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人居环境怎样提质,村民说了算。长沙援藏工作队下沉果吉村和村“两委”走进村民家中,来到田间地头,收集意见,最后形成了5大类19小项提质内容。建设过程中,由村民来评判。建设和美村庄,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村里84名党员和群众的心走到了一起。


▲贡嘎县果吉村的主题墙绘。


此前不少村民的围墙是断壁残垣,上面堆满了牛粪。在环境提升行动中,由政府出石块,村民自行打起了擂台,看谁家建得更美,有的还把幸福绘在藏式石墙上,一户一景,几个月下来村里的“颜值”提升了。

援藏队还帮村里成立了劳务公司,将村里上千名劳动力引入县城的重点项目务工。

今年7月中旬,村里与“藏湘韵味”公司合作新建“共富工坊”,建成青稞千层麻花、牦牛奶制品两条生产线,可为村民解决就业岗位30个。同时,“共富工坊”将在2025年从果吉村收购400吨青稞,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创收86万,村民获利240万。

一个藏族传统村庄,正在美丽蝶变。

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为农村发展赋能添力。4年前,长沙援藏工作队在刘琼村调研时发现,这座位于雅鲁藏布江旁的自然村落,是保存最完整的藏族古村落之一。队员们因地制宜拿出农文旅规划,采取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以援藏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林开区和越野体验等文旅项目,帮助当地群众将100多间闲置民房改造成旅游民宿,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旺季的时候,每个月的收入都上万了。” 村民次仁央宗擦拭着藏式木质家具,一脸的满足感。


▲贡嘎县刘琼村村民坚参向记者介绍家乡变化。


路边的老人看到记者到访,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坚参一家7口,孩子在附近上班,有稳定的收入,家里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藏式民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时老人给我们示意胸前的徽章,上面写着“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并竖起大拇指说:“哑咕嘟,哑咕嘟(藏语,太好了)。”80岁的坚参年幼时饱受农奴之苦,他说,如今生活过好了,可不能忘了“挖井人”啊!

刘琼村引入长沙和美乡村建设的经验,打造集“吃住行、娱购游”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体,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长沙援藏项目进入之后,村民的收入多起来了,党员带领大家搞人居环境卫生,村里的环境美起来了。七、八月份的时候很多人来这里旅游,村里到处是游客。”刘琼村党总支部书记巴珠感慨农文旅带来的变化。


▲刘琼村村民向游客打招呼。


“刘琼村坚持党建引领助推‘特色民宿经济’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趟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将以‘旅游强乡、三产富村、文明强村’为建设目标,探索‘党建+旅游+N’‘党建+民宿’发展模式,发挥组织优势,推树刘琼村文旅综合体成为山南的旅游新标杆,周边市民的新去处。”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张浩表示。

村子里,古老的藏白杨几经风雨又抽出嫩芽,一切是那么和谐美好。行走在西藏,我们常常听到幸福的譬喻:日子淌着蜜糖,心上照着太阳。


02
“要留下带不走的‘巅峰产业’”

视频丨又见格桑花儿开——长沙对口援藏30周年特别报道“要留下带不走的‘巅峰产业’”


巅峰,是一种奋力攀登、蓬勃向上的状态。记者在西藏采访,感受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曾经,青稞、牦牛可能就是一户藏族同胞全部的希望,30年后的今天,蜜蜂养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诸多新业态早已进村入镇。在贡嘎县,各类“长沙印记”随处可见,一批与高原实际情况相配套,与各族同胞生活习惯、生产能力、生存技能相适应的“巅峰产业”正遍地开花。


▲伍国强和蜂农巴珠在看蜜蜂采蜜情况。


在贡嘎县,高原人家原本没有养蜂的传统,缘何会“酿”出“巅峰贡蜜”产业呢?这,还得从长沙来的援藏干部伍国强说起。2018年,他作为农技专家再次来到贡嘎,他走遍贡嘎县9个乡镇的角角落落,惊喜地发现生长在高原野花何止上千种,正是发展养蜂的好地方。在他的推动下,1000万只来自长沙浏阳的蜜蜂,在海拔4480米的雪域高原上安家,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养蜂场。伍国强短期援藏工作已经结束,但他留下的“甜蜜事业”在快速发展。


▲西藏巅峰贡蜜蜂蜜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内忙碌的工人。


如今贡嘎县每年能产出8万斤蜂蜜,已经有了蜂蜜品牌“巅峰贡蜜”,营养价值极高,波美度达到43°,是蜂蜜中的珍品,畅销全国各地。蜂场也由2020年的1个,120箱蜜蜂,发展到如今的9个蜂场1000多箱蜜蜂,养蜂产业带动藏族同胞就业近400人次,相关村集体每年增收超过10万元。养蜂成了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

“目前我们制定了百村万户的计划,在100个村建100个蜂场,就是说让万户实现获利。”西藏巅峰贡蜜蜂蜜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雪刚介绍。


▲长沙市第十批援藏队员何可(左一)在指导牦牛肉干生产。


藏族同胞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后,企盼着在当地能有更多的产业。于是,长沙援藏工作队引导社会资本投资8000万元建立了贡嘎高原食品加工产业园,变输血为造血,其中牦牛肉干年产值超过两亿,成为了西藏本土牛肉干的第二大品牌。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在贡嘎境内,西藏空港新区的规划建设,为贡嘎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长雷凌湘的工作日程里,每周都会安排几场招商会谈。这次,他将前往来回900公里的隆子县,希望能为贡嘎引进一家五星级宾馆建设项目。

“会不会增加其它税收……”投资商罗建成提出了自己的顾虑。“项目都会有自己的难题,您提出的问题,我带回去和大家开会商量,过两天我给您明确的答复。”雷凌湘诚恳地说道。

看似轻松的交谈,却是一场着眼长远的谋划。临走前,雷凌湘特意留下几份贡嘎县产业规划资料,并热忱邀请对方来贡嘎考察。


▲贡嘎县农民新培育出的樱桃。


援藏工作是一场接力赛,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长沙市第十批援藏队进藏以来,共引进产业项目12个、到位资金4.2亿元,现代化物流、民宿、高原樱桃产业园等项目正拔节生长。着眼当地特色、尊重市场规律,让本地资金、人才、市场资源与招引企业深度耦合,互相渗透,为当地留下实实在在、带不走的产业。


03
“民生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视频丨又见格桑花儿开——长沙对口援藏30周年特别报道“民生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贡嘎县中心医院病房内,阿伍莫友扎身体有些虚弱,但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刚刚诞下第三个孩子,母子平安。

医院是长沙对口援助的单位,有24个科室,在长沙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下,数百项内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被“打包移植”,服务当地人民群众。刚刚组建的妇幼协同中心,就是长沙援藏队支持建设的。阿伍莫友扎是受益者之一,她在离预产期15天时,被医院接来待产,这里可享受免费住宿,餐食也有补贴,医护人员还会随叫随到,直到孩子平安出生。

“我们援藏队员接续发力,通过人才培养、硬件改造、制度完善,建立高原待产中心,打造产儿协同全流程。在这里,我们将用专业和爱心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现任医院副院长,来自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李琨表示。


▲贡嘎县中心医院的儿科主任米玛向记者介绍锦旗的来历。


在采访中,医院的儿科主任米玛拉着记者到他们科室参观,指着半面墙的锦旗说,这些都是病患送给夏跃伟医生的。夏跃伟来自长沙市妇幼保健医院,援藏一年半的时间,节假日几乎都泡在医院,为了提高科室的医疗技术,同时为了减少病患转大医院的费用,他常常超负荷地坚守在岗位上。如今医院儿科的医疗水平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来科室就诊的人数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今年长沙援藏队又给医院派来了新的儿科医生,但是米玛在情感上还是难以割舍,她反复念叨,科室舍不得夏医生走啊!“希望时间慢些走,还要多留下些技术。”这何尝不是长沙援藏干部的共同心声。30年来,他们“宁可让生命透支,不能让使命欠账”。

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长沙的同学到贡嘎来旅游,你们将怎样推荐贡嘎呢?”

“夏季来旅游可以参加我们的望果节,还可以去湛蓝的羊卓雍措湖畔……”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中学和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正在同上一堂课。通过云端,相隔3600多公里的长沙和贡嘎两地学生共享知识的芬芳,了解两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为孩子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由长沙援建,藏族师生占了90%以上,此外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长沙市的骨干教师来这里教书,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到我们学校。在教育均衡等政策的保障下,现在这里从小学到初中的入学率实现了100%。”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校长杨振忠介绍。

30年来,长沙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来改善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的办学条件,派遣2批共11人次优秀骨干教师援藏支教,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04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青稞飘香迎丰收,在贡嘎县的吉雄镇近7000亩青稞进入收获季,一年一度的望果节也拉开了序幕,大家以赛马、射箭等藏族民俗活动庆丰收。


▲望果节上的赛马。


赛马场上,表演正酣,林子里也热闹非凡。大家支起五颜六色的帐篷,在一起聊天、喝酒等,望果节是人们交流聚会的好时光。

“炒粉,正宗的湖南炒粉……”正在吆喝的是来自湖南的王敏,她在当地一家单位食堂帮厨,工作之余也会来露两手,展示湖南厨艺。很快,俘获了藏族同胞们的味蕾。“这里面是湖南剁辣椒啊,好吃!”藏族老乡扎桑对湖南炒粉是赞不绝口。同时扎桑也切下一大块糌粑,盛情款待湖南的客人。糌粑上一抹酸奶和着浓郁的糌粑,让唇齿留香。

人们在这里交换着“幸福”的味道,品尝着各式民族风味,汉藏人民在一起,亲如一家人。

微风拂过,格桑花在山间尽情绽放。在贡嘎县杰德秀镇,也有一朵长沙市政协精心培育的格桑花——“格桑花民族团结进步委员工作室”,这也是山南市第一家政协委员工作室。

每个月,镇里的主要负责人都会专门过来坐一坐,听听大家的需求。


格桑花民族团结进步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在收集社情民意。


“果吉村水渠漏水影响农田草场灌溉、水量不足,建议开辟新水源。”

“边巴家经济困难希望得到政策扶持……”

镇党委书记米玛一一记录,有的是现场答复,有的则会带回镇里交办给相关科室。现场没有高谈阔论,皆是民生实事。委员工作室已促成长沙卷烟厂捐建了村级青少年儿童图书室,长沙消防救援支队捐赠了价值25万元应急救援装备…… 

“政协委员在和群众聊家常时,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群众也会向他们掏心掏肺说真心话。工作室建立以来,对杰德秀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贡嘎县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县信访局副局长)白玛扎西介绍。政协委员服务群众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殷殷嘱托,正实实在在地落在了藏族群众的生活日常中,一丝一缕,一粥一饭,一砖一瓦,把党心和民心,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地聚在了一起。


05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书写青春故事”


视频丨又见格桑花儿开——长沙对口援藏30周年特别报道“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书写青春故事”


海拔高,工作标准必须高;氧气少,工作热情不减少。“这里还缺什么?百姓还需要什么?我还能为这里带来什么?”,是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们每天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在岗堆镇有座岗日嘎布山,以往当地群众走到山那一头,要攀登近1公里的陡峭山道,而现在山道修成了栈道,还安装了护栏、太阳能灯等,中途还有供休息的长条靠椅。“现在我们70多岁的老人都能轻松走这里了。”说话时,村民桑丹嘴角上扬。

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胡林依然记得一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巍峨的山脉十分壮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脚并用、向上攀登的人们。其实绕山而行,也不过多走两公里,就这么点距离,还要专门修条山道?

几经斟酌后,修!千里迢迢来西藏,初心不就是为了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吗?于是胡林向上级打报告申请资金。


▲长沙市第十批援藏队员胡林(居中)和岗堆镇干部在贡嘎宗遗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


胡林如今走在新修的栈道上,过路的藏族老乡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朴实的微笑,洁白的牙齿露出来,让他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当时接到援藏任务时,我给老家的父亲打了电话,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为国戍边,是很光荣的事情,你必须去。’父亲给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持。现在看到这些老人家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胡林深情地说。

路,往往是通往财富的大道,山上有处始建于元初的贡嘎宗遗址,是当时的政权所在地,最近被纳入了贡嘎景点打造范围,当地群众又有了文旅致富的“好门路”。

2022年以来,长沙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累计投入援藏资金近6000万元,安排实施各类项目近50个,80%都是民生项目。

在西藏还有不少湖南籍的在藏干部,他们为了祖国边疆的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8月的西藏,迎来了旅游旺季,贡嘎有着拉萨地区唯一的机场,人流、物流很大,但是路畅人安,一切井然有序。为了这份祥和安宁,县特警大队民警邹宇这些天格外忙碌。

邹宇来自湖南,10多年前进藏当兵,现在已成长为一名资深警官,除了巡逻外,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传帮带”。一批批本地警员在他的训练下,担起了治安重任,为国守边的信念也在年轻的一代薪火相传。

90后的邹宇因为长期在户外被高海拔紫外线的照射,岁月的细纹已提前刻入了他帅气的脸庞。

邹宇的妻儿都在湖南老家,休息时,他会和家人视频聊天。

“沫沫呢?”邹宇问。

“跳舞去了。”妻子回答。


▲警官邹宇在和远在老家的妻子视频通话。


和妻子聊了几句后,邹宇又不自禁地问女儿沫沫在干嘛?交流中,难掩对女儿的思念。他说也曾想让妻儿到贡嘎来,但是孩子来了后,高原反应较重,没呆几天就回去了。邹宇每年只有两个月的假期,作为父亲来说,对孩子的陪伴实在太少。“家与国之间的选择,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邹宇的语气低沉,但十分坚定。



关山无阻,千里为邻,三十年来长沙与贡嘎心手相牵,把传奇书写在雪域高原。

当下,长贡两地“双向奔赴”,成为交流常态。

近两年来,援藏队员积极搭建两地政府交往平台,签订30个共建协议;组织贡嘎文旅团队参加湖南省、长沙市旅发大会,把臭豆腐、小龙虾、米粉等长沙美食送到贡嘎各族群众的餐桌;制定《对口援助贡嘎公安工作规划》,重点开展法治建设、资源共享等6个方面对口援助;200余名贡嘎干部在长沙交流学习、提升本领,两地各族人民情变得更浓、心靠得更紧。长沙和贡嘎如同茶和盐巴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贡嘎是长沙“最远的县”,长沙是贡嘎永远的家。


▲雷凌湘(左一)在介绍果吉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我们将坚定当好贡嘎高速发展的建设者,持续加大产业援藏、人才援藏、民生援藏和情感援藏,让贡嘎的发展更有质效,民生事业更有温度,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将坚定当好‘老西藏精神’的传承者,向在藏干部学习,以援藏前辈为师,像他们一样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精神建设好雪域高原,展示好长沙作风。”长沙第十批援藏队领队雷凌湘表示。




策划丨杨   平
撰稿丨鲍新文 陈路莎 胡祺阳 朱麟 杨志凌 
编审丨鲍新文 雷艳飞 
出品丨彭   勇





END










▼ 扫码查看专栏 ▼

长沙新闻

总编辑调查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沙观察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官方平台,关注热点新闻及综合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