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综合性创新转化聚集区目标迈进
四川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随着全国各省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继出炉,四川将如何集聚各类资源备受外界关注。科创资源无疑是一大重点——在9月举行的全省科技大会上,四川明确提出,将在2035年全面建成科技强省,并全面建成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不久前,一场聚焦四川科创发展路径的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作为举办地的成都科创生态岛已足够特别,其以“岛”的形态汇聚科创资源在全国少有;而当天会上,其参与探索的“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迈出了在四川全省推广的第一步,攀枝花、遂宁、德阳、巴中等市已将探索共建“分中心”纳入日程。
这也是在去年10月试运行一年后,成都科创生态岛再次迎来升级。一年来,成都科创生态岛向综合性创新转化聚集区的目标不断迈进:数据显示,引聚以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化科服机构,累计达100家;招引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晓多科技、浪潮云科创中心、途拓科技、米格实验室等高能级企业7家,重点储备智汇合能、道瑞等项目近30余家。
四川科创的下一步发展,为何聚焦于这座岛?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要求方面,这座岛又能发挥何种作用?
01
为科创建“岛”
探索特色科创园区模式
一个共识是,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全球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与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发生了历史性交汇。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下,各地拉开了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谁能抓住机遇,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反之,则可能将在不利的位势徘徊。
载体愈加成为这场“比拼”的核心。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曾发文指出,创新成为重塑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高密度、靠近开放创新机构和强社会网络”的“创新区域”建设渐成风潮。
与通常位于郊区、以传统工业区模式构建的“硅谷”们不同,新一代创新区域更侧重于为创新资源搭建人才、产业和服务聚合网络。在中国,已经有20余年历史的香港科学园和设立近10年的上海“大零号湾”,分别代表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两大东部城市群不同时期对于创新区域的探索。
将视线移至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科创要素聚集地、创新成果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孵化器”为定位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恰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赋予“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定位后,四川在全球科创发展历程中落下的一个新坐标。
为何四川能率先开展此种尝试?
创新区域通常具备高能级创新机构作为“锚点”。据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所在的成都科学城,已形成了“环兴隆湖创新实验室”体系,不仅有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亦实现实体化运行,更有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等6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落地。
作为全国科教大省的四川,创新资源丰富,成都科学城又尤显集中,理应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而如上述负责人指出,大量科创机构缺乏产业化的动力,而旺盛的市场又往往难以与之有效对接,建立链接机制就成了创新区域设立的源动力。
科创生态岛在科创成果转化上的新探索,首先体现在一整套底层“硬件”的构架上。
由知名建筑设计公司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科创生态岛的几座主要建筑就如莲花相互交互的“花瓣”,颇具科技感。综合科创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实际,科创生态岛因地制宜梳理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方向,以“一楼一产业”针对性进行产业培育。目前,W7已获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特色楼宇,米格实验室、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也即将入驻2号馆。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运营服务模式。
作为政府引导、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科创通在线上聚集各类科技企业4.08万余家、高校院所157家、创新平台2627个、服务机构1066家。
成都科创生态岛通过资源赋能、服务赋能、平台赋能,在省内积极推动卫星岛分岛的合作与签约工作,目前已成功签约6个卫星岛,并与攀枝花、绵阳、眉山等地进行了积极对接。通过深化与各区市县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科创生态岛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为构建全市乃至全省的科创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02
以“生态”为名
建立虚拟+现实“孪生”底座
据布鲁金斯学会分析,各类机构和企业、设施与基建以及人才构成了创新区域发展的起点,但要真正发挥这些“硬件”的潜力,打造创新生态、构建硬件之间的“软连接”才是关键所在。
对于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生态而言,各类企业富集的“热带雨林”系统至关重要。今年10月,科创生态岛发布Dao+科创生态系统,通过科创种子计划、孵化育成计划、雨林生态计划、生态伙伴计划等给予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度支持。
如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负责人阎妍所说,通过长时间对企业服务方式的探索,他们愈加发现,不同企业的痛点各异,精准定制化服务尤为关键,这也是打造Dao+科创生态系统的初衷。
比如,他们注意到,处于孵化早期的初创企业,往往对办公面积需求较小,又有较强的过渡周转需求,更需要以“用户思维”解决企业之所困。也因此,Dao+科创生态系统发布后仅仅两周,已有近20家创业团队前来咨询,主营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万物启智更成为其中首家“拎包”上岛的企业。
此外,面对大部分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需要较长数据摸索周期,科创团队缺少专业生产线建设、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产业化落地经验等痛点、堵点,成都科创生态岛还围绕不同产业领域组建成果转化专班,提供“产品研发-小试中试-产业落地-产品注册”的全生命周期成果转化咨询服务。
如果说线下分场景、分阶段扶持企业是大部分创新区域的普遍“打法”,那么,线上数据赋能则是科创生态岛的“绝招”。据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科创通沉淀的大量企业科创数据,他们能更精准地对企业进行画像分析,并且绘制产业图谱、锁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定向招商和服务。
事实上,依托“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的创新服务模式,科创生态岛还意在推进整个创新生态的迭代升级。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中试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量科技成果要形成产品、走上货架,大部分都要经历中试环节,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但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对于中试的探索尚处于起步期。
早在科创生态岛最初构建的“极核+基地+网络”发展格局中,就已将“完善中试共享服务体系”纳入“强极核”行动中。而随着成都提出建设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科创生态岛进一步以“虚拟+现实”的模式被纳入。
对于二者的联系,上述业内人士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云上平台解决“能联系”的问题,让更多企业能够找到中试平台资源;而线下载体则解决“能落地”的问题,借力科创生态岛现有的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实现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换句话说,作为科创生态的重要环节,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中试平台体系有望成为吸引产业落地的又一“磁极”。
眼下,“中试”已成为科创生态岛一大标签。不久前,成都中科米格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一次性签约入驻;数据显示,科创生态岛链接传感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中试平台113家、成渝科研仪器设备11263台(套)。据介绍,在整合成都中试平台的基础上,其未来还将进一步覆盖成都都市圈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各类中试资源。
03
让创新成“网”
发挥“卫星岛”链式创新动能
创新地理学研究显示,随着创新的不断升级,传统地域创新系统有向创新网络范式演化的趋势,“网络化”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因子愈加重要。在更大的视野下审视,科创生态岛正充当起地区创新的关键节点,创新网络的构建就变得格外重要。
一个原因是,跨学科创新不断萌发,尤其需要创新网络的助力。在四川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邓操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款用于宠物品种鉴定和遗传疾病筛查的分子诊断试剂盒。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是其在基因测序行业中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背后则是对高通量计算的算力需求。在科创生态岛链接下,其团队与本地算力服务企业和测序服务商实现对接,完成了一场生物与科技的“跨界”。
而在远期规划中,科创生态岛还将逐渐从机构赋能、中试验证逐渐向产业育成的阶段迈进。与其他创新区域类似,科创生态岛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当企业的创新需求变为生产需求,如何为其提供各类生产要素、补全生产所需?
创新网络同样能提供解决方案。据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并非所有环节都能在岛上完成,其将重点聚焦“核心研发”,而相关制造环节将进一步外溢扩散。
眼下,以“分中心”拓宽边界,是科创生态岛“扩网络”的一个最新动作。
根据现有规划,科创生态岛将按照“总岛+分岛”布局模式,对接重庆、成德眉资重点协同区域,以“联合投资+市场运营”方式建设科创生态“卫星岛”。目前,成都东部新区、双流区、崇州市、邛崃市、金堂县、德阳经开区6个分中心已签约启动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攀枝花、遂宁、巴中等地市则达成合作意向。
据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创生态岛将发挥主岛科技资源服务和赋能作用,帮助“卫星岛”汇聚当地资源。在此基础上,二者还将建立“生态岛服务+科技园转化”“生态岛孵化+科技园育成”协作关系。比如,针对攀枝花的钒钛和氢能产业需求,多家科创生态岛科技服务企业已先行前往,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科创生态岛还期望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强化IP属性,扩大在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链接力。比如,科创岛成立了一支由21位技术经理人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推出“科创服务直通车”,走进市(州)、院所、实验室、机构和企业50次,也走在了科创领域的前列。
囊括全国多地科创企业的“岛上见”活动在科创生态岛常态化开展。多家来自上海、苏州、常州等城市的企业前来发布最新产品,让科创生态岛与长三角的联系浮出水面——今年7月,成都科创生态岛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多家机构联手成立“成都-长三角科创生态圈联盟”,使二者“朋友圈”均得以进一步扩大。
随着创新网络的不断延伸、织密,一个区域科创首发地和引领者的形象,正在成都科创生态岛身上愈加鲜明。
文/伍养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想看
猜你想聊
热点视频
↓分享↓ 点赞↓ 在看
表达你的态度,也欢迎与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