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北京电影管理
关注我们
《刺猬》
编剧专访
自8月23日上映以来,电影《刺猬》票房已突破1亿大关。观众反馈显示,该片故事深刻,赢得了广泛好评,猫眼购票评分高达9.2。
该片改编自郑执创作的短篇小说《仙症》,讲述了王战团与侄子周正这对“怪咖”忘年交的故事。他们是俗世中的“异类”,却是彼此眼中的正常人,共同经历了一段独具荒诞色彩的东北往事。2024年6月,该片入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金爵奖-最佳编剧奖”。
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编剧面临了哪些挑战?又是否达到了创作的预期呢?我们邀请到《刺猬》的编剧郑执,来与网友们深入交流,分享他的创作心得与体验。
//以下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Q1
您的短篇小说《仙症》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广受好评,改编成电影《刺猬》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觉得改编最大的挑战是跟导演之间建立信任和充足的沟通。因为小说改编电影的过程是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电影始终是导演主导的艺术。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确认,从小说到电影,大家想要表达的东西是需要有一个融合,这个过程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同时也是在这过程当中,跟顾长卫导演逐渐建立了这样的信任。
如果大家看过小说的话,会发现电影当中对人物的结局以及故事的走向有不小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我们最后达成的一个创作共识。所以最大的难点也是改编的亮点,就是与导演之间充足的沟通和信任。
Q2
您认为这部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风格?
深刻、诙谐、温情、带有希望的。
Q3
在电影《刺猬》中,葛优老师饰演的王战团和王俊凯饰演的周正都令观众非常期待。他们的演绎是否符合您心中的预期?
我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并没有会具体的想到改编的事情。在写剧本的过程当中,也是从文本角度出发,想要把这个故事重新再一次地讲好,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带任何演员的脸。当我得知电影主演是葛优和王俊凯的时候,我笔下的人物就会浮现这两张脸,所以要深刻地信任他们就是这个角色本身。合作结束之后,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当我偶然有一天再翻起自己的小说会发现,无法再抛开这两张脸去看自己写过的故事,所以我觉得他们就是最合适的演员。
Q4
《刺猬》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编剧奖,这次获奖对您今后的创作有什么启发?
获奖当然是开心和高兴的,但我也承认获奖是有很大运气成分。我总结经验就是,做编剧、写剧本是文本创作,但也要尽可能的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电影集体创作当中。因为剧本永远是流动的,在拍摄期间也是在改的,甚至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依然是可以修改的。所以只有深度的参与其中,与所有人同心协力去完成这个创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这个奖并不是颁给编剧一个人的,而是对整部影片的肯定。
Q5
您认为这部电影在当下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改编最大的挑战是跟导演之间建立信任和充足的沟通。因为小说改编电影的过程是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电影始终是导演主导的艺术。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确认,从小说到电影,大家想要表达的东西是需要有一个融合,这个过程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同时也是在这过程当中,跟顾长卫导演逐渐建立了这样的信任。
如果大家看过小说的话,会发现电影当中对人物的结局以及故事的走向有不小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我们最后达成的一个创作共识。所以最大的难点也是改编的亮点,就是与导演之间充足的沟通和信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