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文摘   2024-06-10 07:30   山东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历史渊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典故


纪念屈原说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端午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吃粽子

      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挂香囊

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系五彩绳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悬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端午寓意


祈福辟邪、迎祥纳福

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神灵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挂艾草、菖蒲等植物,佩戴香囊和五色丝线,以期驱除瘟疫和邪气,保佑平安健康。同时,划龙舟等活动也象征着团结协作、争先恐后的精神,寓意着社会和谐和个人进步。

爱国精神,民族团结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而设立了这个节日。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因此,端午节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象征之一。端午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同性。通过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说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

健康祈愿,孝道敬老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更浓烈的健康祈愿意识。采草药、洗草药水等习俗都是为了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吃粽子则是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此外,赠送礼物给长辈也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命健康的珍视态度。



端午安康


在这个浓情端午的日子里,让我们与家人团聚,共同品尝美味的粽子,感受家的温馨和幸福。同时,也让我们不忘传统,传承文化,让端午节的习俗和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
最后,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欢笑和幸福,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潍城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
潍坊市潍城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