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区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实施“三项工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施“阵地建设工程”,深化文明实践服务能效
一是创建体验阵地。打造“户外+实践”的体验阵地,户外利用电子屏、固定宣传栏、街路指示牌灯箱等传统宣传资源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专题活动双向发力。截至目前,通过户外宣传阵地循环播放“移风易俗”系列短视频1000余次,悬挂横幅120余条,印制发放倡议书、宣传折页2万余份。开展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家书家风家训”等示范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各村发动“移风易俗示范户”“零彩礼”典型开展点对点宣讲200余场次,组建抵制高额彩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以“身边人身边事”的视角开展面对面、沉浸式宣讲123场次,受众4000余人。二是创建网络矩阵。在“幸福大武口”等各级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专题专栏,《彩礼风波》原创短视频播放量达20万余次,播报“零彩礼”“低彩礼”典型事迹20余条,学习强国刊发转载大武口区移风易俗相关稿件10余篇。将文明实践工作延伸至村民“指尖”,打通文明实践工作“最后一公里”。
实施“队伍建设”工程,促进文明实践常态长效
一是优化志愿服务网络。组建镇街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开展关爱老人、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等主题活动200余场,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代表和文明家庭等宣讲活动30余场,强化道德模范和志愿者带头作用。二是优化理论宣讲联盟。推动文明实践宣讲队伍建设,组建文明实践讲师团。组织村镇干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星海讲师团、吸纳模范典型,组成宣讲团,打造宣讲示范基地,建设宣讲示范点,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明实践大讲堂”、乡村大喇叭”“板凳会”“邻里亲”“长廊庭院”等载体平台作用,年度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70余场。三是优化统筹体制机制。对移风易俗划重点、立红线,以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村工作为依托,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原则,指导各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红白理事会队伍,吸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五老”人员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红白事报备制度,带动辖区群众主动向红白理事会报备,推动形成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实施“内容建设”工程,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涵
一是突出“示范典型”。以典型培树为有效载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持续放大家庭美德的示范效应,营造社会面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宣讲、座谈会等活动,引领村民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积极转发分享如何做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敬父母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目前,线上线下宣传先进典型个人和群体事迹2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1.8万人(次)。二是突出“文化活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目前,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桃花节”“乐享五一·玩转龙泉村”、硒有田园“硒游记·芳华时代”等20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两万人,完成“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45场次;常态化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拒绝人情攀比”“扬家风、传家训”“移风易俗主题巡演”等主题实践活动200余场。三是突出“中心引领”。开展公益培训,举办赶大集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20场,全年深入各村播放电影150余场,实现每村每年放映12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讲堂4期80节课,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编辑:李睿琪
校对:侯 慧
审签:陈秀秀
感谢支持,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