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曾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人与人之间,感情再深,也别走得太近,太近了会窒息。
有的人话说得太多,会在言语上冒犯别人。
有的人事管得太宽,会令人感到压迫。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意分寸,不要越界。
说话做事,点到为止,相处起来才会舒服。
不追问,彼此懂得
沈从文说:
“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
人的内心都深藏着一些秘密,不愿他人得知,更不愿他人追问。
《人生海海》一书中,父亲终其一生,只交了上校一位知己朋友。
父亲和上校同年同月出生,从小一起玩闹,捉知了,掏鸟蛋,摸螺蛳,养蟋蟀……
十三岁,两人又同时拜木匠为师,学木工。
在一口锅里盛饭,一张床上睡觉,关系亲如手足。
后来因为变故,上校被抓去当了兵。
再回到村子时,成了浑身是谜的古怪上校,被大家视为异类。
村里人把上校当成谈资,背后叫他太监,因为这个外号,所有人都想窥探他身体的秘密。
上校并不在乎外界的传闻,可当有人要对他裤子里的秘密一探究竟时,他就特别在意,防范很严密。
因为保守秘密是他最后的尊严,也是用命要去维护的体面。
即便和上校关系很好的父亲,也不知道他身上的秘密,而父亲很尊重上校的个人隐私,从来不问不提。
《风声》里有一句话 :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试图忘掉一些事情,你去追问它是不道德的。”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追问别人的隐私和伤痛,犹如在人的伤口上撒盐。
那些不刨根问底的人,他们理解别人的痛苦,懂得保护别人的自尊心。
很多时候,这种不动声色的善意,往往最暖人心脾。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不要去窥探对方的隐私,追问别人不想说的事。
都说距离产生美,只有互相尊重,给对方一些空间,才能保留彼此的美感,感情也会历久弥香。
不越界,彼此舒心
古人云: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与人相处,说话做事,若没有分寸,只会让感情变得疏远。
网友@小峰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和老同学相约吃饭。
老同学在体制内,工作朝九晚五,轻松自在,他不断说服在体制外的小峰去考公务员。
小峰和他说自己很喜欢企业里有竞争性的工作,并不想考公务员。
然而老同学不依不饶,还列举了在私企的坏处,贬低小峰的工作。
他表示:
“你们这种人在体制外待久了,眼界太窄。”
企业经常加班加点,甚至连个公积金都没有,而且随时都有被炒鱿鱼的风险,在这种公司工作,能有什么前途。
小峰只能跟他反复强调体制虽好,但并不是自己的追求。
谁知老同学嘲讽道:
“你上班不是为了追求稳定和高福利,难不成是想当好人,做善事?”
话不投机半句多,小峰无奈,也不再解释了,急匆匆吃完饭就和对方分道扬镳了。
《人与永恒》一书中写道: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无意识中想要突破这界限。”
现实中,经常有一些人,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殊不知,越自以为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越想让人远离。
好的关系,会懂得为对方考虑,不轻易干涉他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边界。
与人相交,把握好分寸,关系才会融洽。
说话做事,点到为止,相处才会舒心。
不强求,彼此自由
作家大冰曾说:
“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惜缘随缘莫攀缘。”
一段舒服的关系,是不为难自己,也不勉强他人。
人来人往之间,亲疏随意,聚散随缘。
佳慧和晓夏在同一家网络公司上班。
两人不仅是同事,生活中也是好朋友。
佳慧性格内敛,不喜欢交际。
晓夏性格外向,口才好,会来事,擅长社交。
两人除了在工作中相扶相持,私下里还时常一起唱歌、逛街、旅游。
后来,晓夏因业务能力出色,被公司派往到另一个城市工作。
在离开的半年里,晓夏和佳慧一直保持着联系,经常互相发微信,打电话,问候彼此的近况,吐槽工作中的烦恼,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可是渐渐地,佳慧发现每次发给晓夏的微信,她都很少回复了。
刚开始,佳慧以为她工作忙,没时间回信息。
直到她看到朋友圈里,晓夏晒出的和新朋友一起聚餐,开心玩耍的照片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们这段友情,因为环境的变化,当面沟通的限制,最终还是抵不过渐行渐远。
于是,佳慧给晓夏发完最后一条祝福信息,便不再主动联系。
晓夏在新的城市活得多姿多彩,佳慧在老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享受岁月静好。
听过一句话:
“友情最好的状态,就是在一起时,自然和乐,不在一起时,各自安好。”
人这一生,你有你的追求,他有他的选择,谁都想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
若缘分深,那就携手走下去,彼此有个依靠。
若缘分浅,那就微笑祝福,彼此当个过客。
一段关系里,只有你不再强求时,自己才会活得更自由快乐。
白居易有言: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END-
本文作者:紫翘·溪辰安,来源:紫翘书桌(ID:jxylsy3377),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阅读是更低成本的投资。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洞见读书会
(dongjiandushu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