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这项非遗,承载很多亳州人的童年回忆…

文摘   2024-11-17 20:11   安徽  

↑ 点击上方“视听涡阳”关注我们

资讯全方位 涡阳零距离


▲▲▲

“面塑”又称“面人”

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制作原料的

一门传统民俗艺术

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自古至今

每逢喜庆节日

人们喜欢用面捏制一些人物、动物等

再染上颜色

作为民俗节日中

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

后来逐渐演变成面塑艺术

惟妙惟肖的孙悟空面塑造型。

涡阳张氏面塑主要流传于涡阳县西南部高公镇一带,至今已延续一百多年2024年,涡阳张氏面塑入选第九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部分张氏面塑作品。

据涡阳张氏面塑第三代传人张先正介绍,他的祖父即第一代传人张维道从云游僧人处习得面塑捏制的技艺技法,继而传承下来。张先正小时候就对面塑很感兴趣,但当时条件不好,只能以泥团代替面粉,开启了最初的面塑启蒙之旅。成年时,他就能凭借精湛的面塑技艺,捏制很多作品,在当地集市上进行售卖,贴补家用。因其捏制的面塑人物惟妙惟肖、表情细腻,受到了很多群众的欢迎。
“三庭五眼定位法、立七坐五盘三半等是最常见的技法……”以人物面塑为例,张先正最先捏制人物的头部,头部轮廓出来了,再确定整个人物躯干、四肢的比例。眉眼的描摹最为关键,一把竹刀片蜿蜒游走、上下翻飞,尽显人物一颦一笑……
涡阳张氏面塑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元素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其借助面塑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塑造的魔家四将、西游记人物、三国人物等形象,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经典文学的魅力,捏制的关公等英雄人物形象细腻,表达了英雄人物的气概。

▲张吴乐正在进行面塑制作。

张吴乐是第四代传人,作为一名90后,张吴乐打小就开始学习这门技艺,如今的他,晓得家族传承的同时,精益求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解决了传统面塑易发霉开裂、不耐摔打的缺点,而且在保留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艺术的技艺特点,让作品更加紧跟时代潮流,增强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涡阳张氏面塑的主要原料是精制面粉,辅料是糯米面、食用油、蜂蜜和食用色素,张先正介绍,张氏面塑制作第一步是“饧面”,面由面粉和糯米面混合制作而成,经过拧、压、碾等步骤,达到较好的饧面效果。第二步是“揉面”,即把饧好的面,揉成一个表面光滑的圆团。第三步是“造形”,要用手去搓、揉、捏、擀,再经过用工具压、刻、贴、切等步骤,耐心地打磨面塑作品的模型,整个过程需要一气呵成,才能保证面塑风格的一致。第四步“上色”,依据面塑人物的造型,进行精致的上色,形成最终的面塑作品。
张吴乐在继承张氏面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面塑的工艺方式,在面料中加入防腐剂,保证面塑不生虫,以便于长时间保存。在制作流程方面,增加了上笼蒸制环节,晾凉后再把色素揉进去,就可以捏、剪、雕、刻、贴,一次成型。张吴乐不断创新面塑的制作主题,还原了经典文学、四大名著、神话故事等人物造型。“做面塑是我的爱好,只要有参考图,我就能做出来。以后,我要做出更多有代表性的作品,让更多人看见、传承、喜欢面塑和食雕艺术。”张吴乐说。



来源:亳州晚报

编辑:涡阳县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胡进举 王清超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0558-7210516、17856786618


我就知道你“在看”

视听涡阳
从这里打开了解涡阳的窗口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3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