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清朝时期,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渤海为北京、天津的外海。而威海卫与辽东半岛尖端的旅顺,共扼渤海咽喉,形同京津门户,战略地位重要,被选为北洋海军及其舰队的驻泊之所,与以舰艇修理为主的旅顺,同为海军基地。
岛上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它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1.5海里,乘船15分钟可到达。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
【关帝庙戏楼】威海城里十字口关帝庙戏楼,位于威海市内十字口南侧,与街北东侧的关帝庙斜对。戏楼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建筑格式、布局、与刘公岛海龙王庙戏楼大致相同。
戏楼后的东西两边,仅有能容两人并行通道连接南街,供人南北通行。然而这一戏楼的演出活动,在当时非常活跃。每年正月初二敬财神,春节后全城的第一台戏就在这里演出。
甲午战争时,威海人民蒸大饽饽在这里慰问抗敌官兵。平时,城里各庙会的戏,第一场也多是先在这个台上演。演出时,居民观众集于北街和东西街观看,台下潺潺流水,台上笙歌悦耳。1931年扩修城里街道时将戏楼拆除。
【环翠楼】环翠楼,即环翠楼公园,坐落在威海市区西夸古山东麓,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势,占地300多亩,环翠楼始建于明孝宗弘治二年,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环翠楼至今经过两次大的改建和重建。
明代的环翠楼画栋雕梁,飞檐栈门,1931年改建,1944年被日军焚毁,1978年威海市人民政府计划重建环翠楼,形成亭台、楼、廊组成的古典式建筑群,主楼三层,高16.8米,楼顶为琉璃瓦覆盖,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空窗。
【城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威海之名从此始兴。威海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