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全新疆,150年花费4亿两!腐朽的大清王朝竟是这么拼

职场   2024-12-23 05:26   湖南  

为了保住一片边疆土地,一个曾经强盛的帝国用尽了最后的力气,耗费了相当于国库150年总收入的资金。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似豪赌的历史决策,赌注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4亿两白银,换回了新疆的完整,但却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左宗棠、李鸿章、阿古柏,这些名字背后,是一次次抉择与抗争的交织。

为什么一个已经积弱不振的王朝,会在几近崩塌的状态下,拼尽最后的资源保住一片“贫瘠之地”呢?

时间回到19世纪中叶,清朝内忧外患,已是风雨飘摇。

东南沿海被列强围困,内地有太平天国的烽火,西北却又传来不好的消息。

新疆,一个曾被乾隆皇帝以雄才大略纳入版图的地方,在阿古柏的控制下,摇摇欲坠。

这位起初不过是中亚小国的军阀,却借助英俄的支持,逐渐在新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出奇的是,这片土地虽然地广人稀,远离中原,却在当时的清朝高层引发了激烈争论:到底要不要保住它?

有人说这是一片“无底洞”,留着是拖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块至关重要的屏障,丢了它,清朝大门就彻底被打开了。

清廷内部的分歧很快浮出水面。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集中力量保住东南沿海,毕竟列强的炮舰已经多次轰开了中国的门户。

对于李鸿章东南才是清朝的经济命脉,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的出口,全靠沿海贸易。

他甚至直言,西北的土地再大,也不过是一片沙漠,难以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而且,连年战乱已经让国库几近空虚,再分兵去西北,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左宗棠不这么看。他是“塞防派”的代表,态度鲜明且强硬:新疆不能丢!

从他的角度来看,新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片土地,而是天山南北的战略屏障。

一旦放弃,新疆这道天然屏障消失,外敌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中原。

左宗棠甚至放言,如果不保住新疆,清朝的根基就会动摇。

他不止是说说而已,他还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收复计划——一场历时数年的远征。


这场远征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艰难”两个字。

新疆地处偏远,交通极其不便,补给线长达数千里。

左宗棠要从兰州出发,带着大军,翻山越岭,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最终打到新疆。

如果仅靠长途运输来维持军队的粮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左宗棠的解决办法是屯田。

他要求士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边打仗边开荒种地。

这个看似笨拙的办法,却变成了收复新疆的关键一步。


战争的过程充满了险象环生。

左宗棠的军队一路东征西讨,从喀什到库车,从乌鲁木齐到伊犁,每一场战斗都艰苦异常。

阿古柏的军队得到了英俄背后的支持,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

而左宗棠的军队却是在清廷财政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拼凑起来的。

士兵们不仅要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风沙、干旱、寒冷,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考验,但左宗棠的大军硬是挺了过来。

终于,经过数年的鏖战,1878年,阿古柏的政权被彻底击垮,新疆重新回到了清朝的版图。

左宗棠成为了民族英雄,但这场胜利的代价也让清廷几乎喘不过气。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年间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这段时间,清朝在新疆问题上花费了将近4亿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

4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0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如果这些钱被用来发展东南沿海的经济,或许清朝就能更早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

但历史没有如果,新疆的收复耗尽了清朝最后的财力。

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从左宗棠的视角来看,新疆的收复是保家卫国的必要之举。

放弃新疆,等于放弃了整个西北的防御体系。

从清朝整体的命运来看,这场战争无疑加速了它的衰落。

收复新疆后不过十几年,清朝便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暴露了清廷财政和国力的全面崩溃。

有人说,清朝的选择没有错,新疆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也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让清朝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

如果当时的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平衡东南和西北的资源分配,或许历史会走向另一条路。

但无论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这样一场耗尽国力的战争,注定是一种无法承受的重负。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