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率逐年升高!男孩突然变了,书桌里偷偷攒了近百颗安定片……

时事   2024-10-10 17:40   浙江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区第三人民医院接诊数据来看,这一类群体的就诊率逐年升高





因家庭变故,男孩沉默寡言

偷偷攒了近百颗“安定片”





14岁的小杨(化名)原本会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生,但5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一切都变了,他变得沉默寡言、无法沟通,有时情绪又非常激动


父亲老杨回忆,他与妻子离异后,9岁的儿子脸上没了笑容,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上课也经常走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老杨内心对儿子有亏欠,不忍责怪孩子,他想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听听孩子最真实的想法。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孩子的大吵大闹与一声沉重的摔门声以及一句话:“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当时,他以为是孩子无法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时间长了伤痛慢慢就会抚平,也可能是青春期孩子叛逆,并未细究是孩子说的是气话还是出自真心。


之后,父子俩也是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再也无往日的那种亲密与贴心。


直到三年前的一天,父亲老杨发现儿子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无意间发现他的书桌里零零散散攒了近百颗‘安定片,才意识到当时孩子的‘不如死了算了’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他可能当时就有了这样的念头。”


△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想着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不想活了,老杨心里别提有多痛苦,但事情发生了,总要想办法解决。


他决定带小杨去杭州看诊,没想到遭到了孩子的强烈反对,不惜对父亲拳脚相向,但老杨还是拉着他去了医院检查。


医生诊断是“童年情绪障碍”。医生介绍,该病主要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与儿童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如遇有某些应激因素,或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不当等导致的以焦虑、紧张、强迫、恐惧或害羞等一类情绪障碍。患者自身感到痛苦,并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医生建议小杨住院治疗。


由于孩子强烈反对,老杨便选择门诊配药观察。


可回家后,小杨不断指责父亲侵犯他个人隐私,同时扬言:“如果我死了,一定是你害的,就是你把我逼死的!你要把我推进炼狱才安心!”


听到如此激烈的言辞,老杨害怕孩子真有个好歹,于是又将孩子送到杭州住院治疗。治疗后,孩子情绪有所缓和,不再说极端话语,但对父亲的“恨”有增无减。





遭人欺骗想报警

却抢了水果刀跑进派出所





4个月前,小杨的病情又加重了。


当时,他遭人欺骗,损失了一些钱财,他的情绪波动又变得很大。老杨宽慰他,就当买个教训,过去就算了。但他执意要独自前往派出所报案。


但没想到,情绪失控下,他在路边水果摊抢了一把水果刀,随后冲到派出所里对着空气乱砍一通。幸亏老杨跟在他身后,与民警一同及时阻止了他,并在民警的陪同下,来到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病区住院治疗。



刚入院时,小杨情绪波动极大,他不认为自己需要治疗,只觉得是这个世界亏欠了他,更是扬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报复父亲与那个欺骗自己的人。


“他还那么年轻,他是我的希望、我的命啊!那么好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我不甘心啊!我不能接受啊!”看着年仅14岁的小杨,老杨泪流不止。


经过全面评估后,精神二科主任、主治医师熊裕凤与精神三科主任、主任医师倪立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主要是让小杨稳定情绪、恢复自知力。护理团队则积极协助小杨在病区内活动跳操,强化基础护理,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与深静脉血栓等因活动减少引发的并发症。


在医生的指导下,老杨也是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经常陪他聊天,播放以前充满欢乐的家庭照片和视频。



在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的帮助下,小杨的情绪趋于稳定,对自己的状态有了清楚的认知,也能真心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与关爱


“现在他听到小伙伴讲的笑话也会哈哈大笑了。”看到他的变化,熊裕凤也很高兴。


最高兴的当然是老杨,在孩子出院那一天,他给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锦旗,并说道:“我的孩子好像从炼狱里回来了,谢谢医生,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






医生提醒:警惕“童年情绪障碍”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医生提醒,青少年期的孩子存在由于躯体发育但内心尚不成熟而出现逆反心理的可能,对于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如果他们出现情绪不稳、行为冲动等表现或是受到家庭变故等重大刺激影响下出现性格改变,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未见器质性病变证据下,家长需要警惕孩子可能是罹患了“童年情绪障碍”


△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时,家长应更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需求,避免因为孩子的冲动言行,过度指责、批评或一味退让、忍受


此外,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前往附近精神卫生科或临床心理科就诊,以明确孩子的情况并获得专业的指导,稳定孩子的情绪,控制冲动的言行;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模式,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作为孩子

应该如何自我拯救

免于被坏情绪控制?

作为家长

应该如何及早发现

有效干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起来看

↓↓↓




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邵丽洁、人民日报、人民网

编辑 李思思

审核 王永杰

终审 夏叶锋

求点赞+“在看”

富阳日报
了解富阳,抢鲜一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