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提取行业,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连运河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一场经营分析会。
连运河(右二)对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连运河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其中有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累计28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励。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他拥有114项发明专利,彰显出强大的创新实力。不仅如此,他还勇挑重担,承担了28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技项目,成为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从下岗潮中崛起,勇攀行业高峰
然而,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连运河却是一家破产企业的下岗员工。
“大学毕业后,我本有机会捧上‘铁饭碗’,但投身企业才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连运河说,上世纪末,他所在的企业倒闭,彼时,晨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还在曲周县五金厂任厂长,刚接手一家濒临破产的小色素厂。由于连运河所学的化学专业与色素行业高度契合,求贤若渴的卢庆国果断将他招致麾下。从此,连运河便与这位如兄长般的领导并肩作战,在植物提取领域开启艰苦的创业征程。
“当时,国内天然色素企业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工艺陈旧、设备落后,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全国年总产量不超过百吨。”作为这家日后成功上市企业的首位大学生员工,连运河在卢庆国的引领下,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凭借集成创新与持续的技术改造,成功打造出世界首条连续化、规模化的辣椒加工生产线。溶剂消耗从每吨原料300公斤降至3公斤,生产效率提升百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从最初的不足2%,提升到80%以上。晨光生物的辣椒红年产量,也由最初的三四吨,一路飙升至如今的上万吨,产销量占世界份额的70%。
秉持“吃干榨净”理念,深挖原料价值
“吃干榨净”这一创新理念的萌发,源自连运河跟随卢庆国出差途中的一次深入交流。“辣椒被人类利用已有4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人们用的就是辣味儿,在当时,色素和辣素无法同时提取,提取辣椒红时,辣味素就被白白丢弃,卢总问我能否实现辣椒红色素和辣味素同步提取?”连运河说,“我回答,能,一定能,并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卢总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鼓励我大胆尝试。”
连运河带领科研团队日夜奋战、反复实验,最终发现了一种非常适合两种产品同时提取的溶剂。然而,新问题接踵而至,这种溶剂易产生过氧化物,存在爆炸风险。在卢庆国的支持下,连运河遍访中科院、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北京顶尖科研机构,始终未能得到关于该溶剂能否安全使用的明确答复。直至在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提出色素具有还原过氧化物的特性,这让连运河看到了希望。返回公司后,他带领团队继续深入试验探索,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最终成功确定了一套安全可靠的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辣椒红的提取率相较以往提高了4%-5%,辣味素提取率从35%大幅提高到9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进军大健康产业,引领行业新潮流
连运河不仅肩负着分管集团涉大健康产业的几个子公司和研究院的重任,还兼任包括植物有效组分萃取分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内的22个社会职务。即便如此,他始终将科研工作置于首位。
“在叶黄素产品领域,从原料万寿菊种子的培育、种植,到后续的加工提取,直至制成终端产品,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生产的,全球唯有晨光生物。”连运河说,他主导的“叶黄素酯系列高值化衍生产品制备及绿色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部分植物提取物都是很好的保健品原料,将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做大做强保健品、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已被明确纳入晨光生物的长远发展规划。
“连总不仅精准把握研发方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经常为我们提供细致入微的指导。”中药研究院研发主管徐美利博士说,“连总每周都会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启发思路,给予专业技术指导。我负责的辅酶Q10产品开发项目,曾在某一环节难以突破,连总指导我重新验证相关条件,最终助力项目取得成功,吨料加工成本从4000多元大幅降至1000元。”
“在健康产品行业,即便拿着望远镜,恐怕也难以望见天花板。”展望未来,连运河满怀信心地说,“取自然精华,为人类健康”不仅是他个人的崇高追求,更是全体晨光人的神圣使命。
■来源:邯郸日报
■编辑:王 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曲周发布
微观曲周
冀云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