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余晖
据新华社报道,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调研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调研中,李强前往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在世界技能博物馆,并与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选手交谈。
李强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李强在调研中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一流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30%。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此次调研中,李强详细了解了我国申办世界技能大赛和获奖等情况。
2026年9月,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中国上海举办。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我国已参加七届,累计获得93枚金牌、41枚银牌、28枚铜牌和71个优胜奖,连续多届蝉联金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
今年9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行。作为产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在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在新兴领域、数字领域的不少项目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卢俊威(左)、谢辉铉
工业4.0项目是中国选手首次参加,这是一个制造业高端项目,集合了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等,并涵盖数字化新技术,要通过智能制造、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国选手之所以能胜出,很大原因是我国在云计算领域本身就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我们即将从世界工厂的参与者,转型为拥有智能高效管控全球工厂能力的管理者。”卢俊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民生需求
今年6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什么是结构性就业矛盾?
最突出的表现是“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不少行业和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尤其缺少技术技能人才。
在上海调研期间,李强了解学生就业情况。他指出,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实操锻炼,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人才供需高效匹配。
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调研中,李强提到了三个与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养老、托育、医疗护理。
老有所养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人社部近年发布的“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养老护理员居于前列。
幼有所育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在“十四五”规划中,“千人口托位数4.5个”是重要指标。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家,托位约480万个。
病有所护
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1.1%,其中失能人口规模达4654万。据推测,到2025年我国失能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1亿人。医药行业对专业护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且标准不断提升。
“养老、托育、医疗护理等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要大力加强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民生需求,有效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李强说。
资料| 新华社、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