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支消防队诞生于东台时堰

乐活   2024-11-10 19:31   江苏  




11月也是全国消防宣传月

今年的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下面

小东先普及一个冷知识

中国近代第一支消防队诞生于东台

更多内容请接着往下看


01

消防宣传月的由来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近代的消防队制度始建于晚清。1868年,香港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消防队,成员是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召集的志愿者。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才出现的。意大利首先效法其国内,招募了一批华人在天津租界组织起一支官办救火队,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由清政府管理,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意义的消防队。

而事实上,这些消防队成立的时间都比东台晚!东台比香港早了32年,天津早了66年。



务 本 堂 水 龙 会 所


陈 旧


东台市时堰镇旧镇区内,原有一座清代建筑。旧镇改造后虽经移建,但它当年灭火消灾、造福于民的事迹仍广为民间传颂。它便是清代民间消防机构—时堰务本堂水龙会所。

时堰务本堂水龙会所,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水利学家冯道立先生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首倡创办的。兴办的起因,理应追溯至道光初年。东台地处黄海之滨,历代以煮盐为生,明、清时东台境内的中十场均为两淮重点产盐区,以海为源,盐场林立,装盐蒲包用量较大,时堰一带家家户户均以手工编织蒲包为主要家庭副业,素有“时堰姑娘会做包”的美称。《时村志卷八·盐务》中记载:“淮南各场盐包俱取于此……每年不下十余万捆,每捆三十片,皆系环镇村庄农妇耕种之余买蒲织成。”难怪当时的文人墨客有“蒲岭临云”之说,可见蒲堆之多。蒲叶易于作火,大批蒲包的聚集,使火灾隐患难以杜绝。为防不慎,冯道立先生自捐二千,并对各地来时堰镇的盐商劝募资取,积极兴办“务本堂水龙会所”,同时还购置公田百余亩,以解正常消防费用。


▲时堰务本堂水龙会所


原水龙会所有八间四合院建筑,在正大门一间上额的石碑处,刻有“务本堂水龙会所,道光十六年,淮南包商立”十七个楷书字。正屋三间坐北朝南,内中无柱,四周装有壁板,前檐挂落花格,台阶三级,对面房屋皆为五架梁,内屋也无中柱,三间安放水龙,一间保管器具。根据《时村志》记载:“水龙会所原建于时村桥南,共建造砖木结构八间,购置木桶锡制水龙三架,铁制球灯、高柄灯笼、锤子、水桶、扁担、篙子等救火工具,同时在村南、村北各建水荡(即蓄水池)一处,以备救火之用”。已故95 岁高龄的孙光玺老人生前曾多次回忆过:水龙会所初期仅有水龙三架,到了民国时期(初年)增至五架,并安东、西、南、北、中五方,将五架水龙分成五色:赤、黄、青、白、黑分工,那方发现火警,就让那架出阵。在平时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制度。每月朔日(初一)将水龙抬至河边试水,以防临阵失效。如遇旱年,每十天就要试水一次。一旦遇到大火,明确箩脚班(搬运工人)负责抬水龙,行商店东同仁站守河边分发筹码,每担水发筹码一根。大火扑灭后,挑水人凭筹去商行领取酬金。对受灾户视其情况,由水龙会所给予补助。


▲古老的木桶水龙


务本堂水龙会所的兴办,遏制了当时时堰一带的火灾隐患,稳定了蒲包编织,支持了盐业生产,对繁荣和振兴时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乡间还流传着当年歌颂兴办水龙会所以后,火烛平安,生活安居的民谣:“水龙局,防火烛,水火平安都享福,蒲堆草房不用愁,再也听不到有人哭。”由于管理妥善,水龙会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把歌颂它的佳话传成神话:相传清咸丰年间,久旱无雨,时堰镇河对岸的南磨村和赵凡庄一带不慎起火,群众鸣锣为号,奋力扑火。因相隔一条大河,隶属两地领导,原想不惊动时堰,谁知抢救多时,火势越烧越大,受灾的群众见势不妙,求救时堰水龙出阵。刚开始是前面四架先过了河,当最后一条白灰色水龙抬至大河边时,龙箱内猛然一声长鸣,吼声震天动地,惊动了火场。说也奇怪,对河立即传来喜讯,大火熄灭了,大火熄灭了。人们讨论着、谈笑着,白龙成神了,只要它出阵,火就不救自灭等等。从此逢年节,乡间的男女老幼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水龙会所烧香求神,祈望来年火烛太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应用,时堰务本堂水龙会所已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成为历史。然而,当年赴汤蹈火的几架水龙虽历尽人间沧桑,肢体锈迹斑斑,至今仍雄风依旧。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消防事业,为研究和宣传我国清代民间消防的组织设置和会所布局,经文物主管部门考证,1986 年东台县人民政府公布时堰务本堂水龙会所为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与冯道立宅一起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复建在故居内,该所现正常向游人开放参观。


2016年11月14日,江苏卫视《廉政时空》栏目播出《道既立   终身力行》,对我市清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家训进行了深入报道。




媒体聚焦


冯道立家训


汝等居心宜厚,立品宜正,治家宜肃,处世宜和,此吾家数代相传之道,予奉以终身,惟恐或坠,汝等於吾之可法者法之,不可法者改之。


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


水,乃为生命之源。水患,则是无穷祸端。治水造福,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公元1782年,生于时村的一个殷实之家。其父冯玉华以开设油坊为业,兼营包行米店,且薄有田亩,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忠厚长者。母亲胡氏深明大义,佐夫善举。祖父君太教书行医,品德高尚,对冯道立一生的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冯道立从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七岁从读于云圃先生,过目成诵,勤奋学习,常常挑灯夜读,博览群书。他读过经史、天文、水利、文学、兵法、医学等书,每篇累牍,寒暑不问,且善安排,博学多才。

冯道立,原名冯师道。嘉庆年间,科试为一等第二名,学宪赏识其文,批语:“五代时有相曰冯道,然朝秦暮楚,无有节气,何能为师?”去师而立:“遂更名冯道立”。二十多岁时,开始钻研天文、经学,在他的书房旁设有观象台,晴天夜晚登台观象,并作记载,二十九岁就着手编写《周易三极图贯》等书,埋首著书立说。

冯道立生活的年代,淮扬地区的高邮、骆马、洪泽等湖,堤坝经常决口,洪水泛滥,到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清朝两江总督陆建瀛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淮扬二府,地处洪泽湖下游,东堤各壩,一经启放,则下游七州县及通泰二属之盐场尽成泽国,于国计民生大有关系”。目睹连年的洪水灾难,冯道立立志向历史上的大禹、李冰学习,为民解除水患。于是在完成《周易三极图贯》等有关天文著作的同时,开始钻研明代水利学家潘季训所著《河防一览》等前人水利著作。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5年),为了解实际,在父亲冯玉华支持下,三十三岁的冯道立雇了一只小船,开始深入各地江湖河海作实际勘察,行船时他查阅大量水文、水利资料,直至深夜,方才入睡。每到之处,都要走访当地的渔民、船夫、农民和樵夫,进行详细的调查,翔实的记载,测绘数以百计的草图。

在途中经常遭到狂风暴雨的侵袭,历经多少艰难险阻,他都矢志不渝,百折不回。一次,船行至洪泽湖的临淮口,忽遭疾风骤雨,小船被恶浪翻沉,多亏船夫奋力抢救,才幸免葬身鱼腹。

一次,他到盐城以东的斗龙港一带,察看盐场诸河的入海情况,不料在柴滩上迷了路,干粮又吃光了,只好挖些芦根充饥。

他在海边勘察时,常常夜晚就地留住,为防野兽、毒蛇袭击,只好燃起一堆柴火,目不交睫,坐等天明。

他所到之处,都作了详细记载,精确的测量计算和科学的设想,还立下水文标志。足迹踏遍苏北各地,北自淮河流域,南至长江沿岸,西起天长、六合,东临黄海之滨。历时十余年,水路行程逾万里。翔实了解了江淮水系整体状况。曾一次外出三年未归,路过时村不入家门,直比古时大禹之风。终于掌握了淮扬水路的来龙去脉,为他研究水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嘉庆十六年,冯道立之父冯玉华逝世。冯道立亲自撰写墓志铭手稿,以痛悼理解并支持他的父亲。

探根寻源十多年。冯道立证实“淮水必不能由下逆上”注入黄河。如是,明朝潘季训著《河防一览》一书中之“蓄清刷黄”之说,“专用之不可,专辟之亦不可”。

“淮扬水利全图”,于洋洋大观里细致入微地勾画出当时江淮地区水况全貌,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治淮须先治黄”。因黄河改造壅塞,冯道立确认“蓄清刷黄’’之论已不可行,提出“拟沿江分泄'之说。

“束水归海”与“沿江分泄”相得益彰。这一启示,影响了后来的江淮地区若干水利工程。证明冯道立的构想切合实际。包括今天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都得到了冯道立水利学说的影响。

“漕堤放坝水不归海汪洋一片图”,详绘出当时造成洪灾以及“西水下注”的根本原因。

“东台水利来源图”、“东台水利去路图’’这两幅图,指出当时东台或旱或涝的原因所在,对东台水利做出了科学的构想。

“东台杨堤加高图”中的杨公堤,始于明御史杨澄。清嘉庆十年后,被洪水冲毁。冯道立认为:“筑堤带挖河槽,既利于商旅行船,又保证农田用水排水”。

20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东台“三河一路工程”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冯道立的诸多构想,仍对今天的经济建设起着重大作用。

 道光元年,冯道立取得恩科贡生,候补直隶州州判。

 道光六年,冯道立45岁,始著《淮扬治水论》,历时7年,于道光十二年,刻板成书。《淮扬治水论》不仅对前人总结提出异议,而且是一部理论结合实际,通俗易读的水利专著,与《淮扬治水图说》相辅相成,书中分析了治淮与治黄的辩证关系。他说:“治渭欲求治淮,仍不外此蓄、清、刷、黄四字,淮与黄相倚伏,治淮能先治黄,则蓄清终难有效。故蓄清之说,专用之不可,专辟之亦不可也。”这“淮与黄相倚之”六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黄河、淮河危及苏北地区的历史根源。不但整体分析当时淮扬水利形势,而且科学地总结并提升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哲学思想。冯道立十分赞扬苟子的“人定胜天”思想,他说:“天下莫难于治水,亦莫易于治水。”“天下事畏之则难,行之则易,有志竟成,是在人力以胜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沿江分泄”与“束水归海’’等宏观高论,以期根治淮扬水患。

1831年,道光帝诏见冯道立,因是年漕堤决,“街市水深三尺”,冯道立以《淮扬治水图说》未成,辟不应诏,发积善会米平粜,道光皇帝赐“征辟”匾额及顶戴花羚等。

古砖黛瓦无言,或许,它们可以见证冯道立的博大胸怀。

道光十九年冬,冯道立完成《测海蠡言》。凡条目101例,囊括挑河治水所有程序工序。次年,历30年之久的《周易三极图贯》出版。自序中,冯道立警言开宗明义:“从来治河难,治海尤难,治小河以通海则更难”。以示引水入海之重要。“攻沙八法”附印于《测海蠡言》之后,对平原治沙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泰东河悠悠流淌,是冯道立理论付诸实践的杰作之一。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天气异常炎热,河道干涸,正是疏浚河道的好机会,当时有人反对疏浚东台至青浦角这段盐河,冯道立力排众议,他认为河道干涸,乘机疏浚,不能等待,于是他极力请泰州盐运判朱沆多雇河工,一齐下塘,限时竣工,一切厚赐。

盐河疏浚工程开始,他亲自指挥施工,带头搬运,民工深受感动,青蒲角至海道桥六十余里河道,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工程。又复仿刘天河“六柳法”劝民栽柳,以护新堤。

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灶河大水,运河堤坝溃决,东台一带尽成泽国,知县秋家丞特来邀请冯道立帮助疏通海口。秋知县偕同冯道立一起视察了丁溪、小海、王家港一带,发现海口浅狭,冯道立说:“近海的地方,潮汛冲激,从来治河难,治海尤难,治小河通海则更难”,他提出了“先浚深海口,然后寻源而上,尾闾既泄,腹胀自消。”言简意赅,形象而生动地道出治水之本。灶河工程按照冯道立计划进行,出色地完成了疏浚任务,解除了范公堤以东数十万亩良田的水患。

咸丰元年,御赐“孝廉方正’’牌匾,例授承德郎,而冯道立并未出仕。

冯道立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医药、消防、文学、军事、公益救助等无不涉猎。不泥于古,不拘于先,每有发现亦每有创新。其著述深入浅出,诲人收益,故当年读冯氏之书蔚然成风。

冯道立尤以水利科学闻名于世。若干理论,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至今于水利建设而言,亦不乏指导作用。他先后花了三十年时间,完成了《周易三极图贯》《淮扬治水论》《测海蠡言》等著作四十多种,已刻印成书的有六种。他的水利著作,为今天研究水利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冯道立的著作,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内容详尽,说理透彻,独树一帜的水利学说。他化费巨资,刻板印刷,刻版印出的书曰“善本”,多是赠送呈送。求书者甚多,当时有“洛阳纸贵”之称。


专题片台本


道既立 终身力行

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践行家训清廉做人


道立家训  流芳故里


冯道立故居管委会主任朱荣胜:冯道立家训虽然只有16个字,但内涵丰富,“正”气贯穿始终,从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都有严格要求,强调做人做事要清廉、正派。也正是因为它只有16个字,短小、精辟,易于流传;对人的素养要求全面、深刻,实践意义大。所以,冯道立家训在里下河地区有着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


仁厚传家 善为大道


据冯道立遗训考证,冯道立家训是冯氏家族“数代相传之道”。

冯道立出生在一个富裕且正直仁厚的慈善之家。祖父冯昌如,是有名的大善人,每逢岁终,冯昌如腰系钱袋,晚上到穷人家敲几下门,从门缝里塞些钱,悄然隐去;每逢灾年,更是开仓赈济穷人。世有名谣曰:“遇着昌如公,穷人便不穷。”

父亲冯玉华,乐善好施,“上承先志,下启后人。”冯道立6岁入学,其父说:“我入学时我父亲教导我为人要积德行善,如今我也同样要求你,切记。”母亲胡氏,贤惠大义,拿出丰厚陪嫁,助夫行善,夫妻俩一度散尽家财,陷于困顿,但初衷不改。冯玉华年轻时,有一外地商人因经营不善无法偿还欠冯家的借款,冯玉华知情后免除了其债务,还资助了其返乡路费。三十年后,其人家道复兴专门找到冯家要偿还本息,冯玉华说:“卻耶,伤子廉;收耶,我则不信。”,正好当时镇中街道年久失修,冯玉华就捐出全部偿金,并亲往江南采办石材,建成了一条石板路使用至今。

道既立,终身力行。冯道立耳濡目染祖父辈的正直仁厚,终身践行家训,一生爱国爱民、清廉秉直、追求科学文明,成为一代杰出的水利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宅心仁厚 急公好义


道光10年,冯道立带头捐款,创立“积善会”,灾年施钱、施医、施药,发粮赈灾,平粜粮价。又二年,牵头设“丰备仓”,每买卖一石粮食,认捐一厘,以备荒年之虞。

道光11年,皇帝诏冯道立上朝见驾封官。是年漕堤决堤,“街市水深三尺”,粮价飞涨,民不聊生。他以《淮扬治水图说》未成和父病在床为由辞不应诏,带领民众抗洪。道光皇帝乃赐“征辟”匾额及顶戴,表彰其奉公爱民。

道光14年,冯道立开办“文贞义学”,免费招收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且补贴灯油费,鼓励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清朝年间,淮南各盐场盐包俱取于时堰。其时时堰百姓人家十有八九都编织蒲包,“蒲岭连云”为旧时时堰十景之一。蒲包易发火灾。道光16年,冯道立自捐二千,带动盐商一起创建“务本堂水龙会所”,亦称水龙局,定期喷洒太平水预防火灾。至今仍有民谣传颂:“水龙局,防火烛,水火平安都享福,蒲堆草房不用愁,再不听见有人哭。”

是年,还设立了“义栖所”,收住本镇无家可归的难民。

道光24年,冯道立倡议重修镇北南茶庵,将原过路僧人歇脚喝茶的西厢房扩充为“安旅堂”,免费让过路人、尤其是流离失所的外乡人安宿、治病,甚至养老送终,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当时时堰的公益救助体系和设施。

道光22年(公元1842年),冯道立带头捐资,带领乡邻在时堰集镇四周筑庄圩500余丈,自始圩内免遭水灾,乡邻安居乐业,时堰人至今仍称之为“丰乐圩”。


清廉做人 干净做事


冯道立把严正、认真的治家理念,融入他牵头创建的民间公益组织,设董事会,建章立制,实行阳光操作。

冯道立常说,捐者捐赀施之即为公事,而从公不得玩忽职守。他在《劝董事捐文》和《丰备仓结帐示同局诸公》中强调:“大抵古今之事,贵有法治,尤贵先有治人”,要求董事带头按章办事。他说:“厂中货物,皆赈济之赀,若旁人侵渔一分,灾民即少得一分”,管理者“当尽廉节之心”。他规定:“所有帐目出入增减必逐一开明,不可分毫苟且。”

应官府要求,冯道立多次参与筹划、指挥淮扬两府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冯道立参与领导治水,不要俸禄,身先士卒,往返奔波,常常过家门而不入,乡亲们赞扬他治水有大禹之风。道光15年,冯道立应泰州盐运判朱沆之邀,协助其负责盐河“东台海道口至青蒲角”60余里河道疏浚工程。他和民工一起劳作,5000多名民工深受感动,60余里河道,10天的工程量,仅用6天就竣工,节省的费用,冯道立全部奖励给民工。

冯道立自重自爱,以“从公无敢稍忽之心”廉洁自律,堪称“布衣清官”。


贤良方正 谠言直声


旧时时堰集镇,百姓长期饱受庄头之害。所谓庄头,是地方官员伙同奸佞之人,私设的一个差事。其以时堰集镇范围粮食为数,按各户产量分12个月摊派轮值,产粮多的大户独做一个月庄头,产粮少的则几户或数十户乃至上百户合做一个月庄头,集镇千余户的赋税、婚丧、民事、刑事案件,均由当月庄头负责处理,当之者不胜其苦,深受其害。自冯道立的父亲起,就多次召集乡贤,公议铲除庄头之弊。

冯道立上承先志,撰写《庄头论》上、下篇,直指庄头私设不合法,命案不该管、奸人喑作乱等十大弊端,于道光10年“率同人鸣官给示”,据理力争,终于“永革其弊”。

遇见官吏渔肉乡民,冯道立每每仗义直言。一次,一个典史借圩堤管理上的事,企图勒索百姓。于是抓了时堰几个无辜乡民,并威胁要用刑。典史到冯府拜见冯道立,被抓乡民的亲属也来找冯道立主持公道,跟随典史的胥吏乘机向利害人的亲属索贿。一向谦和的冯道立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喝斥典史、胥吏:“我家是你们贪脏枉法的地方吗?”典史被冯道立的凛然正气镇住了,自惭愧又害怕,当即叫随从放了被抓的无辜乡民。


追求科学 著作济民


从小目睹江淮人民常遭水灾、流离失所的冯道立,青少年时代就立志做郏檀、潘季训式的水利专家,为民根除水患,造福乡梓。他淡泊仕途,洁身自好,专心学问,崇德尚能,一生著有40多部著作,水利专著尤丰。

为了寻求切合实际的治水方略,冯道立雇用一条小船,先后历时10年,行程万里,实际考察江淮流域及江苏沿江、沿海水文、水情,写下《江淮治水论》《江淮治水图说》《测海蠡言》《束水刍言》等10多本水利专著,其“疏、畅、浚、束”治水四法,平原、沿海、沿江水利工程“攻沙八法”等核心治水理论、方法为国内外水利专家推崇,被编入高校水利专业教材,供今人进一步学习研究。

灾年往往伴随瘟疫。冯道立自费出版自己的著作《瘟疫会解》,传授防病治病方法。

目睹鸦片大量输入,毒害国人,冯道立愤然著作《禁鸦片烟说》,劝戒世人拒绝毒品,呼吁政府禁鸦片焚鸦片。

鸦片战争中,国家多处郡城失守,冯道立著《炮类分说》,敦促清庭、号召民众抗击外侮;组织乡人成立“同安局”以卫乡梓。

咸丰6年,全国大旱,蝗虫津虐,冯道立著作《捕蝗各法》,鼓励人们破除蝗虫不能灭、不可灭的迷信思想,灭蝗抗灾。


谦逊平和 亲友睦邻


冯家世代崇尚亲友睦邻。冯道立在《劝捐文》中劝诫有钱人“保富即在安贫”,“与其积金,不如种德”;倡导“亲劝亲,友劝友”一起捐献,共同营造和谐乡风。

冯道立更是自己身体力行。时堰虽为水乡,但其水来无源、去无路,涝灾之年,河水浑浊,“满目皆水不可饮”;旱年则河沟枯竭,无水可饮。冯道立“自穿二井”,供乡邻不时之需。

亦或乡里有争,冯家历代惯以“正言曲正之,俾各冰释以去”,息事宁人,兴利除弊,以和处世。

冯道立对门孙家,“世业农,粗温饱”,老实本分。有一年,孙家族人父亲死了,将尸体抛弃在孙家农田旁水沟里,意欲讹诈孙家。抛尸者的邻居愤而不平,夜里到冯道立家揭露原由。冯道立当即说那条沟是他家的,亲朋好友都劝冯道立不要引火烧身。冯道立说我不这样做,孙家就要遭殃。再说这样的坏风气开了头,以后必定有人效仿,人心和社会风气败坏了,还谈什么以和处世呢?他找来死者的子女,晓之以情,说明利害,死者的子女惭愧认错。于是,冯道立要求知情者不扩散,出钱安葬了死者,并言明下不为例。一场恶性事态平息了,对门孙家避免了一场灾难,孙氏一族和睦如初。

冯道立并非富甲一方的大贾巨商,仗义疏财、倾心公益慈善的冯道立,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史料记载:道光11年夏,漕堤又决,晚禾无收,冯道立带头捐资,以“积善会”为平台,施钱、施粮、施药。是年,冯道立父亲病故,其家境益困,往往“饔餮不给,啖豆饼为食”。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益以乡里善举为已任”。


先贤遗风 示范后人


家训营造家风,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民风。

冯道立的后人,无论从政、从军、从教、从医,还是经营实业,都牢记家训,身体力行,大都成为行业佼佼者。

曾孙冯华,系时堰医院药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连续三届当选东台市政协委员。

:“冯道立待人仁厚,冯父在世时,常常因为办公益借债,其性情爽直不拘小节,已经偿还的借款多数都没有收回借据,到冯道立时只好重复还款。当时有一户姓钟的,冯道立父亲在世时已经偿还借款但借据未退。一天,姓钟的人拿着借据找到冯道立要求还款,冯道立答应还款,先付一半,后来冯道立在家中发现了冯父还款时姓钟的收条,冯道立想,已经答应还款,应当按约定办事,但钱确实已经还过,也没有道理再还一次。于是带着钱和收条来到钟家,其时姓钟的正好患了很严重的病,冯道立把收条给朋友看,朋友们都说,这个钱不需要还。可冯道立说,“不能,过去姓钟的借钱给我父亲救急,现在我为什么不能为姓钟的救急呢!于是把钱全部给了钟家。”


采访贡献大或荣誉高的冯道立后人


在冯道立家训影响下,时堰人文明友爱,重礼守法,蔚然成风。

冯道立家训,同样影响着时堰镇的历届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

1983年,全国文物普查,确定了冯道立的历史功绩。如今,冯道立故居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收入《中国博物馆记》,东台市、盐城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冯道立创立的“务本堂水龙会所”成为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冯道立故居位于时堰集镇道立路西侧,正屋中间两侧廊柱上有清代进步思想家魏源赠给冯道立的一副对联:“绘郏檀之图一卷中已饥已溺,熏阳城之化数千家毋讼毋嚣。”魏源在这副对联中对冯道立卓越的治水才能,以及清廉自重、勤学励行、谦逊平和的高尚品质和对乡风民风的教化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正屋横梁上挂有清朝咸丰皇帝御赐的“孝廉方正”匾额。东南角大门楼门楣上挂着清道光皇帝御赐的“征辟”牌匾。西侧是冯道立观测天象的观象台;西、南两侧有回廊相连,内侧墙上,绘制着冯道立所著“时村十景”图。

故居东侧则为冯道立展览馆和“务本堂水龙会所”。陈列着冯道立生平业绩、部分遗物、部分水利专著和旧时灭火器具。


采访冯道立后人:谈对家规的认识和对自己的影响

先贤遗清风,后辈开新景。今天我们缅怀冯道立先生,旨在端正党风、清新政风、淳朴民风,继往开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社会影响:

《时村志,序》记载: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特派两淮泰州分转杜筱舫亲临冯宅访求《淮扬治水图说》,“迄今谈水利者犹奉为圭臬,则公之著述固名贵可珍也”。

1985年,在武汉召开的国际水利学术会议上,美国专家对“攻沙八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

20世纪8 0年代,“苏北灌溉总渠”的建设,参照了《淮扬治水图说》。解放后,在大运河的数次治理中,均参照了《淮扬治水论》及《淮扬治水图说》。   江苏省灌溉总渠(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清代进步思想家,时任东台知县的魏源对冯道立推崇备至。赠冯道立对联:“绘郏檀之图一卷中已饥已溺;熏阳城之化数千家毋讼毋嚚”,对冯道立在治水方面的卓越才能和以身立德教化乡邻的高尚品质,作了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冯道立的水利理论,写进了今天的高等院校教材。(河海大学)


1988年,修建冯道立故居。治理大运河指挥部,两次拨款3万元。时任江苏省副省长、水利专家陈克天亲自题写展览馆牌。

1996年,冯道立故居被确认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收入《中国博物馆记》,东台市、盐城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台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12年,冯道立创立的“务本堂水龙会所”成为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冯道立著作:

 《淮扬治水论》《淮扬水利图说》《测海蠡言》《东台水利议》《濬河记》《攻沙八法》《束水刍言》《炮说分类》《七府水利全图》《东洋入海图》《勘海日记》《周易爻辰贯》《周易三极图贯》《种痘条辨》《庄头论》《达生篇补注》《瘟疫浅说》《治痧十法》《五行辑要》《时村小志》《救荒文稿》《禁鸦片烟说》《捕蝗各法》《西园制艺》《西园文抄》《西园诗抄》《西园课艺选》《左传记事论》《时村试草》《祭礼考》《四书补注集解》《家乘存稿》《训徒说》《孟子国策辑要》《瓣香集》《庭训集》《同仇集》《营巢轩制艺》《营巢轩文钞》。

冯道立治水理论:


革“蓄清刷黄”旧说,创“沿江分泄”新论;

绘“淮扬治水”广图,成“束水归海”大观;

“攻沙八法”,在美国、日本等国治海实践中广泛运用。


家族后人:

18世孙冯华,原东台市政协委员、时堰中心卫生院药师

18世冯斌,  东台市财政局原副局长

18世冯炜平  建设部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19世冯淑怡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19世冯荣荣  某部现役军人,中校。

  

 冯华,冯道立之曾孙,194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71年至1979年在时堰镇街道保健站药房工作。1979年至1980年在东台市曹丿中心卫生院工作。1980年至2006年12月在时堰中心卫生院做药师至退休,曾连续三届当选东台市政协委员。



 冯华之女冯淑怡,1973年10月出生于东台市时堰镇,中共党员,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王国瓦赫宁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后,2015年长江学者。


02

家庭消防隐患知识

秋冬季寒冷干燥,致使物品也特别干燥,含水量降低,遇火容易燃烧。此外秋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增多,起火因素相对于其他季节更多一些,火灾危险性加大。火灾一旦发生,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让人丢失生命,所以预防火灾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些最容易被疏忽的消防安全隐患,你知道几个?

风险隐患一:电路短路

风险隐患二:电动自行车

风险隐患三:各类充电器

风险隐患四:厨房煤气灶

03

防火安全知识手册

消防安全无小事,时时处处需留心,学习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学习掌握防火安全常识,养成良好习惯,防范于未“燃”,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下有关消防安全的知识吧。

这些危险情况,如何施救

常见灭火器及使用方法

火灾严重,如何逃生?

家庭消防,这些细节应注意

火势汹汹,消防知识不能忘;水火猛于虎,安全重千钧。

消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仅仅依靠“119”消防月是难以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只有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工作任务,珍爱生命,远离火灾!





◆ 来源:水韵时堰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东台人都在关注☟


相亲:98年美女,有房有车,非诚勿扰


招聘:〖一线作业员工(五险+包吃住)〗


论坛:恭喜!东台高铁站拿下省优!


发布相亲交友找工作
二手 商家楼盘

 戳这里,

东台人论坛dt123
东台人论坛dt123.net 输入关键词可读取论坛贴子, 输入 电影 可查东台影院排片表,输入 微名片 可定制你的名片, 更多功能请输入 帮助 查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