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水更清,出门玩得更尽兴”

文摘   2025-01-21 13:19   北京  


冬日阳光温柔地洒在颐和园水面上,市民李先生和家人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昆明湖畔。看着蓝天白云,他感慨万千:“以前冬天,每次外出,天空都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幔,出来玩都不尽兴。现在天更蓝、水更清,出门玩得更尽兴,心情也格外舒畅。” 

2024年海淀区以创绿为引领,深化“0.1微克”行动,在空气质量改善之路上大步迈进,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4.4%,二氧化硫(SO2.5)、二氧化氮(NO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排放稳步降低,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达293天,同比增加16天,优良天比率达80.1%,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佳纪录。重污染天数0天,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海淀成为城六区唯一无重污染天气的地区。

千行百业全“绿”以赴

在海淀区的一家汽修厂,老板李师傅每天都会向员工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去年我们进行了技术升级,安装了更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这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还吸引了更多客户。”李师傅所说的技术升级,是海淀区推动汽修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一个实例。2024年,海淀区细化汽修企业分类台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提升环保水平,百旺绿谷园区作为重点汽修集群,绿色汽修企业占比提升至50%,新增10家绩效B级汽修企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海淀区再生能源发电厂,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施随处可见。从电驱动通勤班车到食堂的电灶台再到主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链条都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焚烧炉采用热风养护,大大降低了化石燃料的消耗,烟气达标排放,炉渣变成可再生建筑材料,产生的飞灰送到水泥厂综合利用,渗滤液处理后回收,沼气焚烧发电,有效降低了碳排放,真正实现了对生活垃圾焚烧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不仅如此,海淀区还大力推进移动源新能源化。在一家环卫公司的停车场,崭新的新能源环卫车整齐排列。司机王师傅笑着说:“以前开柴油车,尾气味道大,现在换成新能源的,不仅干净环保,而且噪声小,开着更舒心。” 

2024年海淀区加快环卫、出租、邮政、轻型货运等行业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新能源公务车辆更新也在稳步推进,同时逐步淘汰高排放老旧机械,从源头减少了尾气污染,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唱响生态环境保护“四季歌”

春季,扬尘治理成为重点。针对施工、道路、裸地、沙尘等扬尘污染源,海淀区实施“四尘共治”。在海淀区的一处建筑工地,记者看到,工地周围安装了数米高的防尘网,进出口处设置了车辆冲洗设备,一辆辆渣土车驶出工地前,都要经过全方位的冲洗,确保车身不带泥土。 

这是海淀区扬尘治理的一个缩影。2024年,海淀区在扬尘治理方面构建了严密的“发现-督查-整改-反馈-核查”闭环体系。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建筑工地,一旦发现扬尘问题,立即要求施工方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成为关键之战。海淀区编制各部门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借助科技手段精准管控。在某餐饮街,环保执法人员手持检测设备,对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超标,立即要求商家整改。同时,通过移动走航、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等,对移动源、油品储运销等领域的无组织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超标高值问题线索,有效削减臭氧“前体物”。 

秋冬季,污染攻坚力度不减。海淀区围绕“日常降本底、污染削峰值”的目标,将常态化管控和重污染应急应对紧密结合,深化“三监联动”,建立完善了监测、监管、监察部门“逐小时评估”“逐小时调度”等机制体制。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园林局、区水务局等单位协同作战,综合施策。在供暖季,对锅炉单位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限行、限产等措施,最大限度削减污染峰值,保障大气污染精准治理。 

如今,海淀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兴奋地说:“以前拍海淀的美景,总觉得天空不够蓝,照片不够透彻,现在可不一样了,蓝天白云下的海淀处处是美景,拍出来的照片张张都像大片。”不少居民的朋友圈也常常被海淀的蓝天美照刷屏,网友“落日船”调侃说:“现在打开朋友圈,海淀的蓝天动态能占三分之一呢。”在蓝天下,西山的红叶、玉泉山的塔影,在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成为镜头中最美的风景。玉渊潭公园的湖水在蓝天的映照下更加清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各社区宛如莫奈花园,色彩斑斓的景致与澄澈蓝天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全民共治
绘就幸福生态画卷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 

在海淀区的一个社区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五颜六色的环保宣传展板整齐地排列着,环保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向过往居民发放精心制作的环保手册,耐心讲解节约用电、不燃放鞭炮、少用煤炭,以及绿色出行的多种方式等环保知识。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绿色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社区志愿者张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豪地说道。 

过去一年,海淀区通过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幸福变化。 

从政府的精准施策,到企业的积极转型,再到公众的热情参与,海淀区在空气质量改善的征程中,汇聚起了强大合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2025年,海淀区将继续深化“0.1微克”行动,向着更高的空气质量目标迈进。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东坚定地表示:“我们将以人民对蓝天的向往为动力,持续发力,让海淀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生态福祉惠及每一位居民。”

记者:吴艳瑛

编辑:刘博洋
审核:梁树文


海淀融媒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办,发布海淀本地时事新闻、政府信息公告,社区民生动态,生活服务资讯,免费试吃试用,优惠折扣促销,闲置物品置换,社区爆料吐槽等内容,最全面的生活圈信息平台只为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