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原生家庭”背后,是“家”的四大变化

文摘   2024-10-30 20:05   北京  



当下,“原生家庭”正在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豆瓣上“父母皆祸害”讨论组,年轻人不断控诉着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社交媒体上,一涉及到原生家庭,马上就会搁置所有争议,吐槽种种管束给自己带来的窒息感;而婆媳矛盾、子女不孝、年轻人不婚不育的短视频,俨然成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
事实上,“原生家庭”背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中国正从一个家族本位社会转向个人本位社会。在这个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到陌生人”的转化中,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也正因此,思想家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拿出了一整章的篇幅,讨论中国社会文化中“家的激变”他认为,中国的家庭正经历着四大变化。



 一:规模 
从大家族变为了小家庭

传统社会中,家是基于血缘的大家族。

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中,人们在同一屋檐下,甚至同一个房间里生活,钱一起花,地一起种,孩子一起带,上百人相互视对方为亲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空间上,人与人之间都没有界限感。
作为一家之长的老人,觉得自己干涉下一代的生活是天经地义。大到婚姻、生育、工作,小到家具的摆放、该不该养狗,莫不如此。

而现代社会中,家是基于婚姻的原子化的核心家庭。大家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按“契约”形成的家庭。家的成员只有配偶二人与未成年的孩子。

原本被划入“家”内部的其他人,变成了与别人无异的熟人,猫狗都比他们亲。当儿女成婚后,就会搬出去,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与伴侣组成新的核心家庭,这个新家庭对父母也是不长期开放的。

所以,殷海光认为,这样的变化,父辈子辈出现争执很自然。



 二:功能 

从“无所不能”变为了“情感支持”


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家是满足人们所有需求的场所。
一方面,当时的需求少,只有生存和繁衍。而大家族可以提供个体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在青黄不接时相互支持、一起照顾孩子、共同争夺和保卫资源,约等于无所不能。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些功能也没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只有依赖大家族才能够保证成员自给自足。

而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人们各种需求能够甚至只能从市场获得。走向社会赚钱谋生,是每个人的生活必然。正如殷海光所说:“家在经济上的照顾能力减弱,家庭成员外出谋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这时候,“家”就变成了情感的寄托地。人们要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慰藉、扶持和尊重,而不是生活生产的必需。

如果老年人依然认为,家族可以提供无所不能的保障;而年轻人更喜欢从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寻求保障。代际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三:伦理需求 

从“孝”变为了“爱”

在血缘为纽带的大家族中,以年龄和辈分作为决定地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无疑是天然且简单的。

在这种伦理中,父母不需要向儿女负责,不需要爱儿女,甚至不需要抚育儿女,就有资格获得儿女的赡养和尊敬。
这种单向的负责,有时候甚至是荒唐和变态的,如《二十四孝》中的 “郭巨埋儿”。但偏偏这种丧尽天良的恶棍,可以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楷模。

而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的缩小,家庭成员数量大幅度减少,且家庭结构变成了一夫一妻。按照殷海光的说法,这个时候,家庭的核心就不再是老人,而是和夫妻双方都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此时,全新的家庭结构需要的伦理是“爱”。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付出爱就要得到爱,是一种隐性的契约。

如果父母还在不断要求子女单方面的“孝”,而子女需要的是“爱”,出现矛盾也很自然。



 四:权力结构 

从“老人至上”变为了“道理至上”


在文盲率非常高且变化缓慢的传统社会当中,经验与知识只能口口相传,这就让老人拥有了超越年轻人的决策能力,老人成为了家族天然的领导者。

而现代社会演化速度加快,文盲率降低,这使得老人的经验与知识失去了价值,这就导致了老人不可避免从家族塔尖跌落。

这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尤为明显。家庭中年轻一代在学历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普遍超越了其父母。而老人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已经成为智识上的弱势群体,电信诈骗、保健品骗局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这个时候,如果再坚持老人至上的权力结构,不但不公平,也容易出问题。很多老人依然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儿女应该无条件服从,这就进一步激化了代际矛盾,导致儿女对原生家庭的糟糕体验。

家的变迁这个问题,深刻而复杂。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是中国文化剧变的一个侧面。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对中国文化在各方面的变迁,与未来的方向都进行了系统梳理。



学术大家金耀基评价本书说:这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和道德勇气!历史学家许倬云也盛赞它是——讨论中国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近代史研究大家雷颐,更认为它是——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本书以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碰撞为主线,立足于当代,依托全球视野和基于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关于中国文化过去、现在、未来的全景图。

本书简体版已绝版七年。我们深知其价值,与出版方一起努力,将其复活,并且按照典藏版本的标准做了装帧设计,还获得殷海光先生的学生、著名哲学家陈鼓应老师授权,收录其万字长文作为导读;此外,还增补了殷海光先生两篇重磅文章,新增内容近3万字

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让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