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友必听的10种小提琴新录音
文摘
音乐
2025-01-11 12:15
德国
虽然作为老烧,你需要知道奥伊斯特拉赫,知道克莱斯特,知道海飞兹,但是,也应该与时俱进。下面从Daily公众号,选了一些小提琴唱片,都可以作为试音碟。
都是新录音。录音好,音乐也好,可谓演录俱佳。
发烧友小提琴入门曲目,肯定离不开维瓦尔第的《四季》。记得刚发烧那会儿,按照老烧推荐曲目,买了吕思清版《四季》,后来真的是快听吐了,导致我现在对小提琴的兴趣,始终不大。后来古大推荐了Achive古乐Pinnock《四季》、Sony古乐的珍妮·拉蒙《四季》,算缓过点来。所以,今天先推荐一个清新脱俗的《四季》。德国小提琴家阿拉贝拉·斯坦巴赫(Arabella Steinbacher)是PENTATONE公司签约十余年的小提琴家。一张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SACD这张融合了巴洛克和阿根廷探戈音乐的专辑,让我们了解到平时总以德奥音乐示人的斯坦巴赫演奏风格的另一面。
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四季》大概是古典音乐中流传最广,也是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即使非本真演奏家一生中怎么都要录制一次《四季》。这就导致了《四季》的唱片版本数不数,以下是Tidal上的冰山一角后世作曲家以各种形式向维瓦尔第致敬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著名现代作曲家皮亚佐拉创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是这些作品中公众认可度最高同时也最好听的。在斯坦巴赫新录音之前已经有不止一位小提琴家把维瓦尔第《四季》和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尝试组合在一张唱片上。皮亚佐拉的作品并不像维瓦尔第那样按照春夏秋冬的正常顺序排列最初创作的是1965年完成的“夏”1969年“秋”与“冬”完成最后收尾的“春”1970年完成。这部作品之中充满节奏鲜明的探戈各种乐器模仿的动物鸣叫旋律美妙的同时也有着南美人热情如火的气质。斯坦巴赫自己演奏得潇洒帅气内部张力十足颇具探戈舞蹈中男性舞者的性感因素。专辑曲目按照四季更替排列斯坦巴赫对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都可以抓住音乐的本质并表达出来。凡是称得上伟大的小提琴家,必须留一个录音,就是这个。我推荐的这个,也是古大选的10大之一。阿丽娜·伊布拉吉莫娃(Alina Ibragimova)在Hyperion发行。Hyperion的录音据说陆续在流媒体平台上架。2020年5月在空无一人的伦敦亨利伍德音乐厅录制的这版单一乐器独奏,完全可以让我们忘却帕格尼尼那些炫目的技巧,音乐随着孤独回到了我们的心中,也回到了伊布拉吉莫娃的弓弦之上。和很多发烧片录音夸张得仿佛抹了蜜一样的弓弦不同的是,这把琴,非常素朴,你得先还原出其中频的厚度和能量,再看看高频取得尽不尽吧。
3. 中提琴改编曲《诗人之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张小提琴俗曲后,我突然来一个中提琴是几个意思?就是听听,小提琴和中提琴在音响系统上如何不同。矫正一下自己的耳朵。Harmonia Mundi中提琴改编曲《诗人之恋》。这张唱片是1995年出生的英国中提琴新锐演奏家蒂莫西·里杜特 (Timothy Ridout)和钢琴家弗兰克·杜普雷 (Frank Dupree)合作的两部改编曲录音。一是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是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里杜特说自己在青年交响乐团演奏时令他最为印象深刻和受到影响的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的改编把自己的中提琴幻化为各种场景的承载担负了交响乐团的绝大部分功能,而第二部分的《诗人之恋》改编版本没有简单的让中提琴代替歌唱家去演唱旋律。在有的歌曲里中提琴负责钢琴的部分钢琴担负歌唱的旋律这样位置交换产生了更有趣的共鸣。里杜特使用的佩雷格里诺·迪·萨内托 (Peregrino di Zanetto)16世纪制作的意大利古琴之醇美音色的捕捉让这张唱片在旋律之外有着更多音响上的享受。4. 比贝尔《玫瑰经奏鸣曲》与施梅尔策《小提琴奏鸣曲全集》下面,让我们回到小提琴原教旨主义,看看巴洛克时期的一对师徒传承。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贡纳尔·莱茨波尔(Gunar Letzbor)和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Ars Antiqua Austria)2020年在Pan Classics发行了巴洛克时期至为重要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比贝尔(Heinrich Ignaz Biber)《玫瑰经奏鸣曲》(Rosenkranz-(Mysterien-)Sonaten Nr.1-16)。然后,2022年的3月继续发行比贝尔的老师约翰·海因里希·施梅尔策(Johann Heinrich Schmelzer)的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施梅尔策是奥地利早期巴洛克时代的小提琴大师他创造出当时先进的演奏弓法,并且把左手把位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努力使德语地区的小提琴演奏不但摆脱了意大利的影响而且超越了意大利小提琴学派,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莱茨波尔和奥地利古艺术合奏团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了和Pan Classics公司的合作。他们录制了施梅尔策的6首小提琴奏鸣曲,穿插了2首巴莱托和1首恰空。莱茨波尔以他成熟完美的技术对风格的敏感,很好的塑造了堪称小提琴演奏“革命家”的施梅尔策的音乐。录音地点为奥地利林茨的圣弗洛里安教堂,壮丽的教堂穹顶和内部繁复的装饰为录音奠定了优秀的声学环境。这不但是一张非常难以重播的小提琴唱片,还有大量巴洛克乐器,更加考验。华纳古典公司发行过美籍德裔小提琴家奥古斯汀·赫德里希(Augustin Hadelich)与钢琴家查尔斯·欧文指挥家雅库布·赫鲁萨以及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新录音《波西米亚传说》。这张专辑中饱含了德沃夏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亚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苏克的四首小提琴小品和另外三首德沃夏克的小曲。最后两首英国钢琴家欧文伴奏的小曲“妈妈教我的歌”和“幽默曲”,这两首小曲是德沃夏克除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以外最为人熟知的旋律。被很多发烧录音采用。赫德里希对这种旋律演绎得安静典雅,优美而绝无造作。琴声洪亮,中频饱满,实为调声佳品。这是我比较爱听的一个曲子,所以,在Daily录音里,经常会对比着听。以下两个录音里,都有。
颜值爆表的挪威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Vilde Frang)2019年11月在华纳古典发行《帕格尼尼与舒伯特》。小提琴录音逼真,我们似乎能直视到琴弓和琴弦相擦时飞溅的松香粉末。美国希腊裔家庭的年轻演奏家阿莉雅德·达斯卡拉基(Ariadne Daskalakis),BIS公司发行的SACD曲目是《舒伯特小提琴音乐》(Schubert: Music for Violin)这两张SACD涵盖了舒伯特为数不多但质量颇高的小提琴作品,除了我们都熟悉的奏鸣曲和幻想曲以外,在第一集还有由科隆古乐学院乐团协奏的一首回旋曲,一首单乐章协奏曲和一首波罗乃兹舞曲。阿莉雅德的演奏紧紧抓住了舒伯特浪漫主义的风格在贾克梅蒂强音钢琴舒展欢快的伴奏之下,我们仿佛在聆听时可以回到舒伯特时代风姿绰约的维也纳。一今一古,这两套对比着听,看看在你系统上,分别有怎样的表现?1983年出生在慕尼黑的德国小提琴家茱莉亚·费舍尔(Julia Fischer)。这版在荷兰一所教堂的录音中,费舍尔使用了她自己购买的一把1742年的瓜达尼尼琴,甜美的音色和教堂赋予的丰富泛音让这次录音正在成为永恒的瞬间。莱拉·沙伊格(Leila Schayegh)演奏举重若轻,力透纸背,充满新意。古斯汀·哈德利希(Augustin Hadelich)的演绎相对来说,浪漫中带有节制,总体宏大而奔放。法国巴洛克小提琴家西拉诺·西安(Chouchane Siranossian)《弓之战:十八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的小提琴大师们》(Duello d'Archi A Venezia)这张专辑是她和指挥家马孔(Andrea Marcon)以及他麾下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Venice Baroque Orchestra)合作的结晶。唱片选取了18世纪威尼斯四位音乐家—韦拉奇尼、洛卡泰利、塔蒂尼和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并且虚构了几位音乐家之间的“决斗”做为唱片主题。
西拉诺西安以纯熟的弓法,展示了十八世纪意大利音乐特有的歌唱性和精湛的技艺。贝芭·斯凯德(Baiba Skride),奥菲欧(Orfeo)唱片公司,指挥家埃尔文德·阿德兰(Eivind Aadland),瑞典室内乐团(Swedish Chamber Orchestra)阿德兰对作品风格的精确把握同样也表现在这套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协奏当中。斯凯德演奏的莫扎特十分干净、清楚,同时在骨骼上非常强健。并非现在某些流行的方式把莫扎特音乐演绎成没头脑的傻天真。这是一次充满18世纪市民崛起,自信满满,节制浪漫的,符合莫扎特时代精神的演绎。奥地利小提琴家克里斯托弗·康茨(Christoph Koncz),用其中一把莫扎特自用小提琴和卢浮宫音乐家合奏团,演奏和录制了莫扎特的五首小提琴协奏曲。这次录音使用的小提琴是由米德尔瓦尔克(巴伐利亚一个镇)的克洛茨家族在18世纪初期制造,由莫扎特的姐姐玛丽·安娜·莫扎特移居维也纳后保存。1955年被捐献给莫扎特音乐基金会。这是存世的几把莫扎特自用小提琴中传承谱系最清楚的一把。康茨虽然不是一位本真乐器演奏家,但是他在这次的录音中,无论使用的琴弓还是揉弦和弓法都回到了莫扎特时代,小提琴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每个句子都经过康茨提前策划和安排没有一弓不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担当协奏的卢浮宫音乐家合奏团全程精准配合,很多乐段都几乎让人忘记了还有一支乐团协奏,他们仿佛和康茨的独奏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天堂里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paradise)这张由1990年出生的乌克兰新锐小提琴家戴安娜·季申科和钢琴家佐尔坦 费耶尔瓦里合作录制。小提琴奏鸣曲专辑选取了拉威尔、埃乃斯库、伊萨伊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独奏作品。这些作曲家都是生活在20世纪头五十年的人,他们的作品完全摆脱了古典奏鸣曲的规范即使在今天很多习惯古典奏鸣曲的人也不会特别习惯这些旋律。戴安娜·季申科把这些并非旋律优美的近代作品演绎得犹如鬼斧神工般令人惊异。即使没有熟悉的美妙旋律她用小提琴构建的臆想大厦依然那么雄伟而奇妙。季申科用的是一把1695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我太喜欢这把琴的声音了!振动和谐琴弓与琴弦相擦能够发出动人心弦的美妙之声与佐尔坦·费耶尔瓦里的雅马哈也相得益彰。(当然还有很多小提琴必听录音,比如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公众号曾以专题讨论过,本次一个也没选。)继续交流,加作者微信(topgear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