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据《现代快报》详实报道,在近日于隆重举行的某酒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政公益诉讼案办理效果听证会上,一则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件信息被公之于众,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在江苏南通的一家平日里看似寻常的酒店里,竟上演了一场极其荒唐的闹剧。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该酒店的厨师竟想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办法 —— 在菜肴中添加庆大霉素,妄图以此来为顾客止泻,从而避免食物中毒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这种行为简直是视顾客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如儿戏,完全背离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职业道德。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家酒店中,还有良知未泯的员工。这位勇敢的员工察觉到了厨师这一危险且严重违规的行为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正义,及时将这一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了相关部门。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阻止了一场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的蔓延。若不是他的果断行动,很难想象一旦这些含有庆大霉素的菜肴被顾客食用,会给众多无辜的人们带来怎样难以估量的健康危害,又会给社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庆大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在治疗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导致的腹泻方面,其有效性是医学界所普遍认可的。然而,将其应用于预防腹泻或者其他尚未发生的疾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行为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
庆大霉素属于早期的抗生素品种,它具有不少副作用,耳毒性、肾毒性以及神经毒性均包含在内。这些副作用在医学界都有着明确的记载,并且在临床使用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例如,有一个 5 岁的孩童,因肺炎使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仅仅一周后,听力便显著下降,最终被判定为是药物导致的耳聋。还有一位 40 多岁的男子,由于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庆大霉素,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妥善监测肾功能,结果患上了急性肾衰竭,
经过漫长时间的医治才逐渐康复。另外,一名 60 岁的女士,因肠道感染使用庆大霉素,用药后出现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是庆大霉素的神经毒性所致。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告诫我们,使用庆大霉素时务必小心谨慎,一定要严格遵循规定使用,并且要做好相关监测。
实际状况往往并非都能依规而行。一个酒店的工作人员竟然能够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从一家药店购买上百盒庆大霉素,在某些地方,药品管理或许存在漏洞,使得没有处方的普通人员也能够买到特殊药品。这种情况明显违背了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而且此类情况究竟出现的频率如何,难以确切知晓,但无疑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威胁。
正如小品《抽屉里的猫》所讽刺的那样,《劳动法》和劳动仲裁委员会虽早已设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不总是如同法律所规定的那般完善。社会在法律执行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家对抗生素进行严格管控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防止病人自行滥用,绝对未曾料到会有人将抗生素添加到菜里。
市场监管部门很难主动察觉到菜品中存在抗生素这一问题从而专门去进行检测。就如同在结石丑闻爆发之前,没人会想到要去查验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若不是有知晓内情的酒店员工打电话举报,这样的状况还不知会持续多久。
最终,两名被告人因触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个月,同时宣告缓刑,并处罚金总计 16 万元。
那位通过电话向执法部门反映该问题的酒店员工,堪称凡人中的英雄。这种做法想必不止一两个人知晓内情,但其余人全都保持沉默。在众多热点新闻里,总有人在键盘上抒发各种廉价的慷慨正义之情,仿佛我们周围满是敢于见义勇为之人,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就连这样一个举报电话都不敢拨打。
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并非总是相符的,小团体的利益和大众健康的利益也未必一致。许多人处于这样的小团体中,即便知晓有人在做坏事,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也只能佯装不知。
新闻没有后续报道,我们也不清楚那位打电话的员工后续情况如何,在出事的酒店肯定是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他的下一份工作会去哪里呢?
违法犯罪之人,通常是头脑不太灵光的,就像该新闻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两人,明明只要遵循最基本的餐饮卫生常规,就能够预防食客食物中毒的问题,却偏偏自作聪明地另辟蹊径、剑走偏锋。添加庆大霉素不仅无法预防腹泻,还会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不知这两个蠢人的结局,能否让其他餐饮从业者也吸取教训,踏实做事,诚信待客,少动歪心思。
最后,谈一点或许与该新闻相关的医疗问题。
其一,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腹泻,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表现,并非所有腹泻情况都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实际上,绝大部分腹泻是由病毒导致的,尤其是像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等这类病原体所致。这些病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原因在于抗生素对病毒毫无作用。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将抗生素在治疗腹泻方面呈现的效果归功于药物本身。这主要是因为腹泻具有自限性特点。许多类型的腹泻即便不进行任何治疗,也会自行缓解,特别是当患者得到恰当的补液以及电解质平衡处理时。倘若在此情况下,患者恰好使用了抗生素,那么他们很可能错误地认为是抗生素治愈了腹泻,从而忽略了疾病自身的自愈过程。只有在有确切且明确的证据表明腹泻是由细菌引起时,例如通过粪便培养确认了特定的细菌病原体,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并且会依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药物。
其二,外科手术预防感染主要依靠的是无菌术,包括严格消毒灭菌的手术器械、敷料,手术间管理流程以及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而不是一方面不在意这些早已被证明能够预防外科感染的方法,另一方面却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要是一类切口出现了外科感染,那毫无疑问是手术室的管理或者手术人员的操作出现了问题。
其三,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部分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会同时为患者搭配益生菌。这种处方开具方式的考虑或许是为了预防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以及相关腹泻情况。
抗生素在消灭病原细菌时,也有可能对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有时被称为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可能引发消化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腹泻,这是因为正常的肠道菌群对消化过程有益,并且能够阻止有害细菌的过度繁殖。
益生菌属于一类活菌,被认为有助于恢复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补充益生菌可能对缓解或预防因使用抗生素而引发的腹泻有帮助。不过,这种做法并非毫无争议,毕竟益生菌的效果及其使用的必要性在医学界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会谨慎考虑是否需要同时补充益生菌。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健康状况、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长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发展为菌群失调的高风险等因素来进行判断。
要强调预防菌群失调的其他方法,例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全谷物、香蕉和大蒜等,这些食物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同时也会提醒患者,虽然益生菌或许对肠道健康有一定益处,但它们并非万能,而且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腹泻治疗领域,尽管益生菌被一些患者和医疗从业者用作辅助治疗手段,但科学界对其效果的证据尚不充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在腹泻治疗中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同样,蒙脱石散作为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在很多情况下也基本不被推荐,因为它可能并不比简单的补液疗法更有效。
在某些地区,自限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存在不足,部分原因是这些疾病往往具有自我恢复的特性。即便治疗方法存在偏差,患者仍有可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康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忽视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患者安全。
针对腹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液是治疗腹泻的核心,在儿童中尤为关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来补充因腹泻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外,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糖或高盐的食物和饮料,因为这些可能会加重腹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建议患者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 BRAT 饮食(香蕉、米饭、苹果酱和烤面包),随着症状的缓解,逐步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严重症状的腹泻,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