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了解瑞安的动植物?不得不提他!临终前他喝水解渴,赋诗一首

政务   2024-10-13 11:00   浙江  

提示点击上方关注"瑞安发布"右上角设为星标




国庆节刚过,我们这回来聊一聊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的老师吧。

曾联松,1917年出生于瑞安一个书香人家,1928年从瑞安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瑞安县立初级中学(前身为瑞安学计馆和方言馆)。在这所学校,他遇到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给他打下书法、美术功底的美术老师金作镐。还有一位,则时常出现在曾联松的回忆里:明明已年近五旬,授课时却总是激情洋溢,使得台下学生各个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这位极具感染力的老师就是李逸伶,一位会吟着诗去讲授生物学原理的有趣之人。


从科举考场到师范学堂

诗文、生物、音乐等方面样样精通


李逸伶(1880—1946),名籥,瑞安浦后街人。勤奋好学、才思敏捷的他,16岁时便已考取秀才。清末巨大的变局下,随着西学东渐深入,近代新学逐渐取代旧学。李逸伶于清光绪末年考入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博物科,完成旧学到新学的“无缝衔接”。

△李逸伶肖像

清宣统元年(1909),李逸伶自学校毕业,正式步入教育行业,从专业出发,主要担任生物老师,有时兼授语文。此后数十年里,他坚守在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女中、瓯中、瑞安中学、浙南中学等多所学校的一线教职上,培养了大批有识之士。
毕业于博物科的李逸伶,其学问之“博”不仅反映在专业上,还体现在许多领域。他淹通群籍、喜爱诗文,少年时已呈现诗才,常作诗自娱、明志,后有《李逸伶诗集》传世,录有纪游、写景、叙情等佳作,更时常表达忧国忧民之思。
他还创办过《嘉报》,日出一大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文艺杂稿,多出其手笔。可惜最终因人力财力难继而停刊。

△李逸伶精通诗词歌赋,文采斐然,他曾撰《瑞安放翁亭》联

李逸伶还擅长音律,于昆曲、弹词、琴瑟等方面颇有造诣。清光绪后叶,瑞安曾出现过以官僚、豪绅、文人为主体的民间音乐组织“清音社”,后于清末民初扩充人员,改为“群乐社”。 李逸伶便是其中一员,他与陈鲁夫、王岳嵩、周国琛、李瘦梅、洪炳文、项崧、项寿侠等同好者写词、弹唱,使瑞城常闻丝竹之声。据说李逸伶的洞箫吹奏,堪称当时瑞安第一。随着民初昆曲式微,京剧崛起,他们从昆曲知音逐渐演变为京剧票友,持续推动瑞安等地音乐艺术的发展。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为民国《瑞安县志稿》编写物产门


李逸伶最突出的专长,自然还是生物学。

作为一名资深生物教师,李逸伶为许多人打开了认识大自然的窗户,带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孕育生命的星球。
曾担任瑞中、温州师范、湘湖师范、瑞安师范等校生物、农业教师的许世铮,视李逸伶为自己在生物学专业的启蒙恩师。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他在瑞中读书时,就是李逸伶教他生物课。
“老师在教学上不会照本宣科,也不只摘笔记,而是结合本地物产,深入浅出传授知识,条理清晰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许世铮回忆,有时星期天,李老师会专门带领对生物特别感兴趣的几位学生,出县城北门,沿锦湖至愚溪,或到万松山、滴水岩一带采集标本。
“当时曾采过相思豆、捕蝇草、竹节虫、燕尾蛾、海月贝壳等,(老师)随采随介绍名称、性状、用途和所属科名,耐心细致,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农业学的兴趣。”许世铮在回忆恩师的文章中写道,待他也成为一名生物老师后,李逸伶更告诫“生物老师不仅要精通教材,还要多认识花草、农作物、昆虫、鸟兽等名称,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同时,生物教师还要爱生物,如李逸伶自己就曾在家中饲养小动物,栽种花木瓜果。

△愚溪古称朱溪,有“朱溪印月”之景 何光明/图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瑞安县长陈诚组织专员编写县志。彼时李逸伶正担任瑞中生物老师,对本地动植物颇有钻研,因此受聘编写县志中的物产门。
接到任务后,他为求翔实,一边着手查阅资料,一边下乡实地采访,对瑞安动植物、矿产等分门别类,列出表格,注以拉丁文。尤其对农作物林木家禽家畜,按形态特征、用途产地等进行详细记述,可以说是对瑞安本地生物资源较为完整的一次梳理。

△《瑞安县志稿》影印件

兴许是秀才出身的缘故。李逸伶对文史、百氏之书,一经过目即能洞识其要。他对于《诗经》《楚辞》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名称熟稔在心,能马上给出现代学名,如数家珍。用现代网络语来说,他应该是生物老师中语文最好的,语文老师中生物最强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逸伶因为了解植物,所以精通中医,擅长草药。他不仅疗民疾病,还曾在温州创设慧济医学社,招生授徒,讲授国医知识,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师。


卷石山房里的人生观

在去世前作《临终诗》以明己志


李逸伶的晚年生活是在故居卷石山房度过的。

有人说居所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居住者的内在性格和人生追求。卷石山房之名,有一种朴素古拙的意味。实际上,这里也确实曾是一座极具文化内涵的私家园林,占地面积不大,却容纳了江南园林的各大要素,有假山岩洞,亭台水榭,小桥池塘,花木葱茏,其间更有“醉月坪”“ 留云洞”“咏锦池”“听松楼”“洗砚亭”“锦屏岩”“卧溪桥”“读易庐”八景,灵活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环境中。

△卷石山房位于瑞安浦后街25号

卷石山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以亚元楼为主的住宅建筑,北部以园林为主,穿插住宅建筑。
亚元楼是标准的四合院老建筑。清乾隆三年(1738),李逸伶的太高祖李光斗中武科亚元后建了屋宅,故称“亚元楼”。随时间变迁,屋子位置不变,但院墙几经翻修,早非原物。
亚元楼后面南侧是李逸伶住所,为两层腰檐楼房,穿斗式梁架。一条略呈弧形的清水式屋脊耸立在屋顶的分界线上,脊中塑八卦,脊两端的祥云纹透露着书香门第的祥和。其居所外就是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此处的假山造景曾经名噪一时。
对李逸伶来说,晚年居家颐养的生活应该是快乐充实的。园有花木,池有红鲤,他就生活在热爱的动植物间,于红尘街巷开辟了一方小小的自然天地。

△“咏锦池”中红鲤自在游弋

1945年抗日胜利时,李逸伶已65岁。他虽精力衰退,但教书育人的热情犹在,于是受邀前往平阳的浙南中学执教。次年端午节,他身体不适回家治疗,最终因胃癌去世。据说在去世前八小时,病榻上的李逸伶要了一杯开水止渴,留下临终诗一首:
临终物质孰(就)清凉,
无味清泉可作方。
冷暖寒温如(随)意契(吃),
自无烦恼自无狂。
当时,他的儿子李森南等亲人侍候在旁。李逸伶的这首诗,不仅是要嘱咐同为教师的儿子安贫乐道,以教育为一生之志,语句间更是透露出对人生选择的无憾,回顾往昔,潇洒告别。







大家都在看

该如何表达“我想你”?这位瑞安才子用了32味中药名

夫婿一去二十载,“瑞安版李清照”诗文才华一枝独秀背后的怨妇人生

瑞安中秋旧俗,今天看来“好city”!

“副国级”高官伉俪情深!一首《寄内》,几多思念?


更多>>点击导航栏“我爱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286248742@qq.com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参考资料:
1.《忆生物学界前辈诗人李逸伶》许世铮
2.《李逸伶故居:私家园林卷石山房》万锡春
3.《致敬五星红旗》夏海豹、王键、胡晓霞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倪 曲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终审:陈锦海


自无烦恼自无狂

瑞安发布
瑞安市委外宣办、瑞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