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打底产业兴 多元发展谱新篇
——冶西镇“五宜”乡镇建设纪实
冶西镇尚怡水库鸳鸯觅食嬉戏
寒冷冬日北风凛冽,冶西镇尚怡水库却热闹非凡,一群特殊的客人悄悄来到了这里,60余只鸳鸯,在水面上或栖息嬉戏、或整理羽毛、或觅食游弋,与碧波、夕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浪漫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鸟类的迁徙与栖息,往往与生态环境的质量密切相关。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既是对食物链稳定性的考量,也是对生态环境优劣的直接回应。鸳鸯作为一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鸟类,选择在尚怡水库过冬,无疑是对这里水质清洁、生态环境良好的最佳注解。
近年来,冶西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冶西优良的生态环境,秉持深度挖掘开发红色文化和保护利用绿色生态资源的总体模式,按照“1+3+12+N”的发展思路,改善基础设施,做好生态修复,依托平定水塔、天然氧吧、红色文化、康养胜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事业,将冶西镇打造成为一个宜学、宜游、宜居、宜业、宜养的“五宜”乡镇,紧抓沟域产业和文旅水镇一体化融合发展,盘活山水资源,打造城市康养后花园。
多措并举 打造环境卫生示范镇
来到中川四村马家庄村,沿途绿树成荫,风光旖旎。一条条洁净的水泥道路通组入户,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别具特色,村街里巷活跃着村民的身影,每个人的笑容都写着幸福、透着快乐……到处一片和谐幸福的景象。“之前的马家庄环境卫生较差,村里不少空地都堆满了杂物和垃圾,一到夏天就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滋生蚊虫、细菌。为彻底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近些年,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着力整治乡村环境,不仅修整了村里的土路,改变了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的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中川四村党支部书记许贵明告诉记者。目前,马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也在紧张建设中。“村间道路硬化了,村内环境净化了,村容村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现场,村民高兴地和记者说道。
冶西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打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环境美丽”的人居环境为抓手,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先行先试、主动出击,结合全镇“十四五”规划和定位,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主动融入国家卫生县创建,打造“环境卫生示范镇”。冶西镇政府持续巩固“六乱”整治成效,切实提升镇域内人居环境水平。去年,冶西镇政府对南川沿线村、聂家庄、冶西、东庄等村进行了专项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进行加油站的前期扫障、公路沿线村的环境卫生整治、两侧行道树的绿化美化、文化广场的修缮,建设了党史一条街,进行供水工程的改善、自来水设备管网的更换、污水管网的铺设等,圆满完成了724座改厕任务,还开展了河道整治工作,出动清障人员50余人次,完成了冶西、聂家庄、东庄、尚怡、苏村、赵家庄、里三村、原坪、上南茹等村的河道“清四乱”工作;完成冶西镇12个村28处河道水毁修复工程共1832.2米。去年,冶西镇政府和18个行政村累计群众筹劳664人次,累计清理交通沿线积存建筑垃圾、河道水域漂浮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村内生活垃圾1.56万吨,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规建筑、残垣断壁,并且建立了村庄清洁监督机制,落实片区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纳入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护制度。由耀邦公司承接了环境卫生清理服务,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
资源禀赋 孕育文旅发展新活力
冶西镇位于我县西南部7.5公里处的城郊结合部,与阳泉市郊区、寿阳、昔阳等地相贯通。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植被茂盛,南川、中川、北川三条河流和狮脑山、冠山、翠枫山环绕其中,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超40%,空气十分清新。镇域内还有尚怡、原坪、上冶头3座水库,总库容量超10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冶西镇提出盘活山水资源,积极发展文旅康养产业。里三村赵家庄就是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里三村赵家庄一方面整合红色资源,建成革命烈士纪念亭、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另一方面依托七岭山,修建休闲凉亭、健身步道、秀水桥等,发展“绿色”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
鼓风机嗡嗡作响,炉灶里火苗高蹿。切菜声、流水声交织在一起,赵家庄知青1号院升腾起热烈的烟火气。小院外,抖音主播张莲芳正在直播,满面笑容地为游客介绍赵家庄的风土人情:“咱们这里有南下干部展览室,再往里走就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亭,它们与远处山顶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碑遥遥相望。欢迎大家来我们赵家庄看一看,不仅能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午还可以尝尝咱们这里的农家菜。20元钱随便吃,主食有拉面、枣糕、油条,还有六个凉菜、四个热菜,厨师每天变着花样给大家做饭呢。”邻近中午,知青1号院门口坐满了人,来自各地的游客坐在小院外的树荫下吹凉风、唠闲嗑、吃家常饭。70岁的大爷李怀民告诉记者:“赵家庄这边风景很好,我经常和家人一起来这边游玩,尤其是这里的农家饭,口味很好,让人吃了还想吃,很有‘家乡’的味道。”依托七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结合平西抗日文化园、马家庄惨案遗址、南头区公所旧址等红色资源和辖区内的三个“国字号”乡村资源,冶西镇与阳泉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冶西夏之声《梦萦冶西》、冬之雪《三川春雪》、春之语《春歌十里》、秋之韵《七岭秋梦》专题宣传MV。冶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云峰表示:“我们希望打造出属于冶西镇四季之美的旅游品牌,同时深度挖掘整理冶西本地的神话传说、红色故事,拍摄系列短视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冶西,走进冶西。”
多元产业 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目前,尚怡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托晶科光伏项目,光伏占地2550亩,租金114.75万元;另有阳泉市园林局苗圃109亩,土地整合(拆旧复垦)面积110亩,金蝉基地约200亩,黄桃基地约300亩。尚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爱情向记者介绍道:“在新村项目建设完成后,我们会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的建设,着力培育尚怡乡村产业,合理开发尚怡村文旅产品,使乡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尚怡村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努力将尚怡村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农事体验、研学教育、乡村旅游、康养运动、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山西省精品示范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拆迁安置样板村、国家AAAA级旅游村落景区,以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截至去年10月底,尚怡新村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室外配电等附属设施建设。
近年来,冶西镇围绕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积极推进连翘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羊肚菌种植、肉羊养殖、分布式屋顶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四好”农村路、水毁道路、田间路等,以及尚怡村地质灾害整体搬迁新村建设项目、聂家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让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冶西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路、水、电等民生实事问题,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交通方面,冶西镇政府全力配合推进太旧高速改扩建工程冶西段建设,完成红线范围内房屋、坟地、林木等土地现状调查,协调完成迁坟等征地工作;完成该镇范围内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下冶头至陈家圪梁、北茹村口至狮脑山路、冶头至寨坪的共8.7km公路建设;持续推进307、207绕城改线工程遗留问题协调处置,修通苇池村2条田间路,共计1.12km,投资13万元;完成2023年“7.30”水毁公路的15处的修复工作,投资500万元,保障过往车辆和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其次在供热方面,新建及改造一次供热管网,涉及冶西镇苏村、赵家庄村、范家庄村等共12个村和2个社区的集中供热,供热面积约69万平方米,采暖热负荷为46.33MW,预计明年11月完工。三是在项目方面,尚怡新村建设项目,按照“四规合一”规划方案,项目计划投资1.735亿元,截至2024年10月底,尚怡村新村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新村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室外配电等附属设施建设。 (姜妍 陈光新)
来源:平定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
往期精彩回顾
平定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平台
守正创新 融创未来
这是平定县融媒体中心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迈出的新步伐,是宣传平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新途径。
融媒体中心将通过微信、微博、APP、头条、抖音、快手等多种新媒体手段,以新闻报道、新型媒体平台建设等工作内容为载体,采取网络直播、创意微视频等形式,立体化、互动式发布传播,发出主流声音。不断探索提升党媒影响力和收视率的新途径,不断提升平定县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
总监制:高 军
监 制:陈涛涛
编 审:李威威
责 编:王江莲
校 对:马向丽
编 辑:刘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