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全球的化工品需求增速下滑,叠加上中国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化工行业竞争压力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资源优势和新进产能相对更有抵抗性,而典型的如欧洲因俄乌战争后的能源成本上升,叠加装置老化,是欧美区域的边际产能,其产能退出明显;而像亚洲中国的高投产后带来的净进口大幅下降,同时产品竞争力提高,也给日韩装置带来退出压力。
巴斯夫再度宣布:关厂!
继今年7月10日宣布关闭两家草铵膦活性成分和制剂工厂后,巴斯夫再度宣布关闭旗下生产工厂。
巴斯夫公司8月29日宣布,作为德国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的一部分,决定将停止在该基地生产己二酸和几个下游产品。
巴斯夫透露,己二酸的生产工厂将在2025年结束,而利用己二酸为原料的环十二酮和环戊酮生产工厂将在2025年上半年停产。大约180名工人将受到影响。
由于在欧洲地区的收益出现明显疲软,2023年2月,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基地推出一系列降本的具体措施,包括削减己二酸产能等。今年2月,巴斯夫宣布路德维希港基地的进一步降本措施。
巴斯夫表示,这一决定是路德维希港基地转型发展长期目标的一部分,以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保持竞争力。
海外化工企业陷入关厂潮!
从历史和产业角度看,其实在2022年俄乌战争之际,因为能源问题欧洲化工出现价格大涨,与全球范围内的价差打开,开工下行。但随着能源危机解除后,开工率并未企稳反而继续下降。其核心一是地缘问题(持续的俄乌战争、中东战争带来的航运成本)在欧洲的持续发生,除了带来成本抬升,不稳定的环境也加速了全球性化工企业的战略性退出。二是化工是集群性质的产业,随着化工产能退出增多,产业集群会更加劣势从而继续加速退出。同时化工产业对能源、电力等要求较高,全球范围能适应扩张的只有中国和美国。因此预计新变化就是产能转移(如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在中、美的继续扩张),以及欧洲、日韩等高成本产能继续退出。
PTA成关停重灾区
作为聚酯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也是过去数年间我国产能飞速增长的产品,PTA成为了海外化工厂关停的重灾区,多家化工巨头官宣退出PT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