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来说,手脚冰凉,是由于气滞血瘀,加上阳气虚弱,火力不够,气血不能正常地达到四肢末端。大多数手脚冰凉的人还有宫寒、胃寒!
《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也。”诸阳之本的“本”指的是标志的意思,也就是说,四肢是阳气虚实的标志!阳盛则四肢实,也就是手脚温暖有力;如果是阳虚了,就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就像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人体的“大河”就是我们的五脏,如果五脏的阳气充盈,气血充实,那么“小河”手脚一定会温暖!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从产生的根源看,是“肺吸进来的自然界的清气、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肾脏所藏之精”三者结合生化而成。因此气血的生成跟“肺脾肾“均有关系。
身体气血是否充盈跟“脾胃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多气多血”之脏,被称为“后天之本”。
既然气血如此重要,那有没有益气补血、使气血充足的办法?
补气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四个方面进行调养:
第一,保证高质量的充足睡眠。
第二,保持有规律的运动。
第三,多吃补气养血的食材。
第四,保持乐观的心态。
补气血除了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上进行调理,还可以从艾灸穴位入手。
1、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手脚冰凉
你可以艾灸:阳池穴、涌泉穴。
① 阳池穴
“阳池”就是蓄积人体阳气的池子,在三焦经上。灸一灸阳池穴,身上的阳气就被激发出来,体内的阳气也会运转起来,手会很快温暖起来。特别是那些手凉且颜色发暗,冬天易长冻疮的,阳池穴还有外关穴可以经常灸灸。
②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源头,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这叫引血归源,脚自然暖和了。
2、如果你不仅手脚冰凉,还全身冷
艾灸取穴: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阙(肚脐)、关元,腿上的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
虽然推荐穴位较多,但是大家不用一天都灸完,可以每天选取几个穴位,轮流灸,具体选穴要看个人体质。手持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话每次每穴艾灸30分钟左右;艾灸7天后可休息1-2天再接着灸。
3、如果你上热,下寒;也就只是脚寒
这种情况一般跟你下焦瘀阻、气逆有关;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先敲带脉和推腹,然后再艾灸。因为你不把腹部的浊气浊水浊物推散,排泄出去,就会影响你正常气血的运行。
① 敲带脉
每天随时随地的轻轻敲打你的带脉及屁股300下以上!走路敲、看电视敲、等电梯敲....
② 推腹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稍微用力从喉结处一直推到下腹部,重点要在膻中穴、肚脐处都揉一揉。
③ 艾叶泡脚、搓热脚底、艾灸
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擦干双脚后可以反复搓脚底,一定要搓热,或者艾灸涌泉穴。
简而言之,如果你手脚冰凉,你不管用什么办法:或按、或灸、或热水烫手烫脚、或搓、或运动.....都要让它们暖和起来!身体暖和了,心情就会好,心情好了身体就更好了!
1、施灸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灸疗的时间,虚寒证人群灸壮数可以多一些,时间可以长一些,给气虚症灸壮数相对少一些,时间宜短一些。
2、头面及胸膈以上部位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部位则多灸不妨;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因避免采用直接灸,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腧穴可以多灸长灸。
3、施灸后应休息片刻再外出行走运动。
4、艾灸主要适合虚寒体质人群,热性体质人群施灸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穴位和艾灸时间。凡属于中医所说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如高热,高血压现象,肺结核大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都不适宜艾灸。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 1
|老祖宗发现:脚上有神秘的“生命密码”,可治疗全身疾病!
// 2
|道医:要想健健康康活的久,秘密就在这“两千字”里,堪比道德经5000言!
// 3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 4
|就是这么厉害!这里每天敲50下, 白发减少、大腿瘦了,而且水肿、毒素也渐渐消失了!
// 5
|猝死,90%都是因为“这个地方”被堵住了!
// 6
|道医: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医生嘛,就是你自己!
点击下方👇[ 道医养生 ]关注我们
道医学习交流,上医治国,道行天下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