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 PGSA————
校友職業分享講座
香港大學研究生於3月23日下午3點舉辦第三場校友職業分享講座。從去年十一月開始,PGSA陸續為大家帶來不同主題的職業分享講座。本次講座是第三场讲座,主題是"港大校友的高校學術生涯",我們有幸邀請到兩位傑出的校友作為演講嘉賓,她們分享了作為科研工作者在高校的職場道路選擇和思考,助力校友瞭解高校就業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海内外職業發展的優勢及劣勢。她們的職業經歷和獨到見解,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
本次活動由香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協辦單位包括香港大學廣州校友會和香港大學信興學院舊生會。
刘 電
我們首位分享嘉賓是劉電博士,她是挪威斯塔萬格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挪威青年科學院成員。她的研究領域爲大學生就業,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女性科研人員。劉電博士201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她也是香港大學信興學院首屆住宿導師團隊的一員。劉電博士在本次講座中的演講題目是:當我們談論在北歐追尋學術生涯時,我們在談些什麽?
本次講座中,劉電博士為我們分享了北歐國家的社會環境與高校的學術氛圍。首先,北歐的傳統文化決定了它具有互相信賴的社會環境和學術氛圍,在工作場所之間彼此存在社會契約。近年來,北歐社會逐漸出現了以new public management 為基調的機構改革,強調結果導向和績效評估,這也提高了北歐大學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其次,挪威高校自23年起開始了對國際學生收學費,這也對挪威的高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第三,她提到了北歐文化中的「Janteloven」法則,即保持謙虛,不應以優於別人為傲,這為北歐帶來了競爭性不強的寬松的社會氛圍。作為個人感受而言,她感到雖然競爭逐漸增加,但仍能保障work-life balance。
作為一名關註「female academics」的女性學者,劉電學姐還坦言,雖然北歐非常強調性別平等,男女平權,但女性教授在北歐的占比仍偏低。
最後,劉電學姐為我們分享了她在香港與挪威之間做出抉擇的迷茫和決心。她坦言學會當地語言對融入當地文化的重要性,並鼓勵將來有志於從事學術活動的學弟學妹們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多做 research dissemination,多去參與一些各種各樣的學術 research outtrack 的活動,勇敢地表達自己。
刘 畅
第二位分享嘉賓是劉暢博士。劉暢博士(Dr. Will Chang Liu)於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本科與博士學位(導師:Shien-Ping Feng),並於2021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納米光學3D納米製造團隊Nicholas Fang教授課題組和趙選賀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她於2023年12月起任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功能樞紐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她在本次講座中的演講題目是:女性學生在STEM領域的職業選擇分享。
在分享講座中,劉暢學姐為我們分享了她的學術之路,從高考結束後去香港理工大學讀本科開始,到後來在香港大學讀博士,再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的經歷。她強調了她的學術之路並非典型,充滿了偶然性和彎路。
她認為,如果一個人明確地想走學術道路,那麽應該從本科二三年級就開始規劃,這是她看到的最高效的路徑。對於非學術道路的同學,她提到了一些她的同學們去的公司和學校,以及他們的職業發展情況。
此外,她也談到了性別平等的問題,她認為在生活的細節上,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權利發聲,但不應該指望性別多樣性能帶來多大的好處。劉暢學姐強調,在學術和工作中,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場校友職業分享講座為我們呈現了劉電博士和劉暢博士的精彩演講,不僅讓我們瞭解了校友們在各自領域的精彩故事,還為在座的同學們提供了寶貴的職業發展和學術研究的經驗。校友們的分享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道路充滿了信心。她們的經歷和智慧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教會了我們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實現個人目標和追求。
我們衷心感謝兩位校友能夠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與這場校友分享講座,並與我們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和智慧。
期待未來更多的校友們能夠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驗,為我們指引職業和學術的方向!
【End】
文案|黃夢妤
排版|黃夢妤 陳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