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合成营作战的区域远远小于155榴弹炮的覆盖范围。
中国、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步兵营长期以来只是高级战术分队,就是把三个步兵连捏到一起,顶多再加个机炮连,营部连都没有。这样的一个营很少能扔出去单独执行任务,往往是被拆散了使用。如果单独用一般需要临时加强一些侦察分队、工兵分队构成一个小型的合成化部队才行,不然就是耳聋眼瞎,有劲无处使,你给它100迫都用不好,遑论榴弹炮了。
越军演习中的无后座炮分队
现在升级成了合成营,有了步炮工侦以及后勤单位,就不是原来半残的高级战术分队了,而是比从前的团更小的基本战术兵团了。就可以独当一面地在一个方向上自主执行攻防任务了。
不过,既然是战术兵团,意味着合成营的战斗仍旧是以近战为基础。营级部队的攻防都有个能力范围。由于国内合成营的相关数据是保密的,我们就以冷战期间美军ROAD师(机步)的营来做类比。
冷战时期美军营的合成化水平已经算是比较高,具备一定侦察和后勤能力:营有自己的侦察排,连有自己的抢修车。在平原地区进攻时营摆开两到三个连冲击,算上间隔其正面最大也就3公里,有时为了保证冲击强度,进攻正面还要收窄一些。防御时各步兵连如按照前二后一的配置,算上相互的火力衔接,总正面有3公里。防御时的纵深为2.5公里,进攻时的纵深视敌方的戒备程度从3到8公里不等。
PCL181车载155榴弹炮间瞄射击
所以,整个营的战术地幅在防御时也不过3乘3的9平方公里而已,进攻时最顺利的情况下也就3乘8的24平方公里。
而155毫米榴弹炮火力的覆盖范围远比这个大。一般射程是20公里。部署位置一般在火线后方10公里以内,如果以45度扇形计算,覆盖火线前方的敌方控制区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了营的攻防区域面积之和,几乎是其四倍。
由于155榴的火制范围过大,所以营级部队对它并不怎么感冒。另外,远程火炮正常作战需要专门的测地分队和观瞄分队甚至通信分队支持保障,这些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很难由步兵们兼任。在营里部署155榴弹炮,这些人员都会占用营级部队的编制,降低一线战斗人员的比例。
美海军陆战队的瞄准手正在通过瞄准赋予榴弹炮正确射向
而且,火炮还有个射速的问题(为什么不提高地炮的射击速度?这不就可以少买大炮省很多钱吗?),越大口径的火炮射速越低。某些155榴诸如PZH2000的爆发射速虽然能创造出一分钟10发的惊人纪录,但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因为炮管过热而必须迅速降低射速,否则有膛炸的危险。等速射的时候每分钟一到两发是比较常见的。这样对前沿发起冲击的步兵掩护效果显然不如机枪和迫击炮那样能随心所欲。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155毫米榴弹炮目前不会列入营的编制表里。但一些射程较短的大口径火炮则很受营级部队欢迎。比如120毫米迫击炮(从国产120毫米车载自动前装填迫击炮说起),最大射程一般是6-7公里,爆发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对于敌方的坚固工事有较好的毁伤效果。后勤保障要求也比较低,在各国的营级合成化作战单位里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