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县抗震救灾工作快速高效——与高寒抗争的“中国速度”,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

政务   2025-01-21 09:17   西藏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二级响应迅速启动。1月8日,经连续高效紧急抢险救援,西藏地震救援搜救工作转为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从震后十分钟飞抵的救援飞机、三小时速抵的成建制部队,到半日之内搭建完毕的救灾指挥系统,再到一日之内逐步恢复的供水供电及通信基础设施,定日抗震救灾之快速高效可见一斑。

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关怀。震后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地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分秒必争全力抢险救援,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以财政补助、援藏队伍、援建项目等,给予了西藏发展大力支持及特殊照顾,扎扎实实的治藏援藏工作在地震中迅速转化为救援行动中的实际效能,使得抗震救灾得以迅速展开,为抗震救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藏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作为珠峰脚下的边陲小城,定日无疑是西藏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一个缩影。若无前期的凿石开路、电力天路、通信基站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今日今时的抢险救援必将难以进行。震后,道路灾毁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开展、发电车迅速赶赴、移动基站连夜抢通,灾区道路、供电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快速恢复,使得救援队伍、物资、信息等得以迅速传抵灾区,为救援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力保驾护航。

应急机制建设成效斐然。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科学调度、快速部署,西部战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建设救灾指挥系统,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应时而动、调整响应级别。震后第一时间,迅疾启动的多方应急响应,快速调配了大量资源,集结调遣了专业队伍、充分保障了物资供应。各方以1.2万余人救援力量、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13万余件社会救灾物资、224个转移安置点等,为震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全面保障。

各级政府勇担重任。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深入震区腹地,成为抗震救灾最坚实的脊梁;基层人员不惧险境,穿梭于残垣断壁间,逐户细致排查,确保无一遗漏;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医疗团队等应急力量,闻“震”即动,以最短时间抵达救援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从政府中枢到基层末梢的枕戈待旦、快速反应,各级力量在党的精准指挥下高效行,为抗震救灾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面、反应迅速的救援网络。

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在灾难面前,西藏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邻里间自发组织,互帮互助,从废墟中抢救财物,搭建临时避难所。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或搬运物资,或安抚伤员,或协助重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人民群众以真心真行,切实彰显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西藏抢险救援救灾工作的快速响应、高效开展、有序进行,为世界展现了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这是中央政府与全国人民长期关心支持西藏发展的结果,更是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若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投入,没有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没有八方支援的实际行动,面对天灾的突袭,后果将难以想象。从昔日的闭塞走向今日的现代化,西藏与国家发展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进步的脉搏同频共振。对于受灾群众而言,祖国是最坚实的后盾。抗震救灾的分秒必争,就是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最深刻诠释。

海拔高、温度低,对于一线救援人员而言,挑战依旧严峻,对于定日县而言,灾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坚信,在突如其来的震情面前,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众志成城,必将战胜天灾。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日县乃至整个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王羽涵
校对:卓玛
审核:丹曲


更多精彩,请关注藏大发布视频号↓

藏大发布
看藏大,看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