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要多看、多听、多想,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面对实务案例才会有更多的解决思路!
已经过了法考的,一定要多看看培养法律思维和价值观的书,还有一些实务相关的书籍都可以看看,拓宽视野很重要。
还没过法考的,春节也可以抽空看看,过完年之后,就要开始准备25年的考试了!尤其是时间少、基础差的,尽量把刑法和民法过完2轮,你的基础就很扎实了,后面备考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如果你的刑法、民法基础不怎么样,或者今年才开始备考的,可以先去听刑、民“内部带读课”,先把基础打好了,后面才能拔高提分,也为其他的科目打下基础!
PS:我已经拉了“在职训练营”,包括初期备考时的部分学习资料,记得加群后私聊班主任领取!!!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25在职训练营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部法律人必看的书,每一本都写得挺有意思的。趁着24考季刚刚结束,时间还比较宽裕,大家可以抽空多看看,对于培养法律思维很有帮助!
思维好了,底层原理懂了,后面不管是法考还是实务实操,都会很轻松,很容易上手!
1.《洞穴奇案》
这本书讲了一个极端案例:五名探险队员在一次意外中被困于洞穴,为了生存,他们决定牺牲其中一名队员。
当剩下的四人获救后,他们因谋杀罪被起诉。富勒和萨伯通过构建一个虚构的法庭,让十四位法官分别发表判决,以此展现了20世纪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激发了对法律、伦理和正义等深层次问题的广泛讨论。
书里的十几个法官分别代表了不同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罪还是无罪、法律与道德、正义与情理、本能与良知之间的抉择,完美的诠释了人性的复杂,任何一个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
法学是以思辨著称的学科,一个案件不同的角度、价值判断,甚至引用不同的法条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可能都是正确的!
2.《西窗法雨》
这本书通过具体案例来解释法律原则,采用提问和对比的方法,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的法律体系。
每一章节都以简洁的“一句话总结”结束,整个阅读体验比较轻松愉快。尽管文章篇幅不长,但其探讨的深度却非常深刻,涵盖了法哲学和法理学的基本知识。
作者并未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使得阅读过程既富有启发性又充满思考,效果显著。
作者在书中坦率地指出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足,并鼓励我们放眼世界,努力将这场法律的春雨洒遍每个人的心田,以培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3.《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王泽鉴教授在法律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华人中最杰出的民法学家之一。
尽管台湾与大陆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但这本书对于民法思维的培养非常有益。特别是关于请求权基础的部分,它是民法案例分析的万能钥匙,非常值得强烈推荐。
在阅读本书时,学习的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掌握民法总则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第二,培养法律思维能力,为将来深入学习民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以非法私利为行为动机的群体通常是犯罪团体,而为信仰而战的暴民团体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
影响群体观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种族、传统、制度等,此外,极具感染性的语言、理想国的召唤、领袖人物的煽动等也对群体行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此外,该书不仅是心理学研究者必备的一本书籍,对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们也有着借鉴作用。比如,书中对于犯罪群体的阐述,说明群体的犯罪倾向等,对于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们以及法律工作者们,也会有莫大的帮助。
5.《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讲了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主要包括:确立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803)”、引发内战的“斯科特案(1857)”、结束种族隔离的“布朗案(1954)”、导致总统下台的“美国诉尼克松案(1974)”,以及裁决总统选票的“布什诉戈尔案(2000)”。
每个案例自成一节,既有生动的史实叙述,也有引人深思的法理分析。25个案例异彩纷呈,每个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案例,对美国的历史轨迹、政治演变、法制发展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认识。
6.《论犯罪与刑罚》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强烈地要求自己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以及他们所创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国家的保护。
这就要求刑法彻底摆脱与自己价值观念相对立的宗教观念和封建政治伦理观念的束缚,并以资产阶级的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思想为基础,来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所以,刑法改革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社会需要。
随着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日趋成熟,贝卡里亚就是那个去扯下旧形式制度最后遮羞布的勇士,他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让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遗。将一系列对封建刑法制度振聋发聩的控诉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浓缩在了这本七万多字的书中。
总而言之,《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书中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的谴责,对刑法改革的宣扬,以及对罪刑相适应等近代量刑原则的力荐共同成就了刑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为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7.《公主之死》
这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
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8.《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书中的许多篇章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它们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普及价值。书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讨论和深刻反思,特别强调在推进中国法治进程时,必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尊重并融入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实。
本书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回应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内容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以上书籍你最喜欢哪本?或者你还推荐哪些法律类书籍?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END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体验公开课、电子讲义、智能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