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文案: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财富   文化   2023-10-23 10:05   北京  
本篇来自分享每周分享第25期

今日是重阳节,在《易经》里面“九”是“至阳”之数,所以九月初九两个“九”便是“重阳”。古时“重阳节”是一个比现在看起来更重要的节日,所以诗句甚多。“每逢佳节倍思亲”中非常明确地说这是一个“佳节”。后来因为九九象征长寿,1984年被定为“敬老节”。

“明日黄花”一词,就是出于重阳诗句: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这首诗题目中的“次韵”也叫“步韵”,意思是跟着别人所作诗的韵来作一首诗。这里可能王巩作了一首,苏轼跟着他的诗附和一首,王巩所作的那首现在已经无从考证,苏轼这首却成了千古名句。该诗前面还有两句“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从事青州”这句非常有意思,据《世说新语·术解》里面记载,东晋权臣桓温手下有个主簿,善于辨别酒质的优劣,他称好酒为“青州从事”,称劣酒为“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青州从事”意思是说好酒入口,酒力下达肚脐(齐)下,“平原督邮”是说劣酒力小,喝下去只停留在膈(鬲)上。”古人作诗,真的是短句虽小,其中却有万千典故。

元代张可久大概是读过苏轼的“明日黄花”,在重阳这天作了一首《折桂令》便也引用这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在重阳诗句里面频繁地被提到,除了菊花,重阳节诗歌里面还高频地出现茱萸、归雁、白发和酒。比如上面苏轼就提到了酒(我醉)和白发(鬓霜)。

李清照也不例外,在《醉花阴》中同样提到了这几样: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过李易安九月九日的诗,我更喜欢另一首《行香子》: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zhēn)声捣,
蛩声细,漏声长。

最后她用简单十个字,将当时的“白噪音”描绘地栩栩如生。“漏”是古时候计时的工具,担当钟表的责任。“蛩(qióng,蟋蟀)声细,漏声长。” 蟋蟀的叫声尖尖的,时漏的声音长长的,虽然只用了“细”“长”两个形容词,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蟋蟀的声音虽然细,但是短促,时漏的声音虽然长,但是沉闷,把景物和感悟融到了一起,蟋蟀叫一会儿就累了,可李清照她还有漫长的时间,在这“永夜”里“明月空床”。那怕她已经在黄昏时喝了酒,但是酒醒愁入肠。人喝醉了又能有什用呢,该得不到的依旧得不到啊。

九月九日同样在喝酒的还有晏几道,他说“绿杯红袖趁重阳”,看似及时行乐,很开心的样子,其实是想“欲将沉醉换悲凉”,最后换得还是没换得,他诗里没有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答案吧。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宋·晏几道《阮郎归》

晏几道不仅和李清照一样的喝酒,还呼应了李清照听到的砧声:

初见雁,已闻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
细捧霞觞滟滟金。
宋·晏几道《鹧鸪天》

哦,我说错了,应该是李清照呼应了晏几道,毕竟晏几道死的时候,李清照才将将二十六岁。

李白倒是能把酒喝得洒脱,不像宋代才子那样婉约凄凉,张口说: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唐·李白《九日龙山饮》

虽然自己是一个菊花看了也笑话的“逐臣”,但是黄花笑我又何妨,我笑人间梦一场。

不管开不开心,李清照和李白应该酒都喝到位了。这里还有一位酒没喝好,心情也不咋地的姑娘: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秋瑾《九日感赋》

“元亮”也就是陶渊明,据说重阳赏菊的风气就是他带起来的。秋瑾大概觉得“百结愁肠”,喝酒也难以喝出陶渊明那种闲适。“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以《登楼赋》而盛名。我辈每每登高远望,不禁胸怀豪迈,收万里青山于眼下,但是刚刚嫁到异地的秋瑾,却觉得有志难成,郁结在胸。这句适合那些重阳节不能回娘家的小媳妇们~

除了上面说的酒啊雁啊菊花啊,重阳诗句里面还经常提到一个“帽子”。上面李白已经说“醉看风落帽”,初读不以为意,可能就是李白正常地叙事而已,但读到其他诗句,发现帽子出现的频次还挺高的:

邀欢任落风前,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宋·宋祁《九日置酒》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宋·陈师道《九日寄秦觏》

前面我们提到“青州从事”和“平原督邮”典故出自东汉桓温的属下。桓温还有一个属下叫孟嘉,有一年重阳节跟着领导去登山,帽子让风吹走了,但他还没有觉察。于是恒温让其他人作诗笑话他,没成想孟嘉出口成章,应对自如,从此传为佳话。而他们登的山,便是李白所说的“龙山”。他们登山的时候还吃了写点心,大概后人不晓得那叫什么,李白作了“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之后,当地老百姓就从诗句里取了前两个字,说他们吃的是“九黄饼”,现在去了湖北荆州,还能听他们讲着“风吹落帽”的故事卖着特产。

除了“落帽”,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典故“齐景公登牛山”,我有时候怀疑这就是重阳登高的来历。《晏子春秋》里面记载说,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叹人生终有一死,不禁潸然泪下。可是连南唐后主李煜都说“雍雍新雁咽寒声,仇恨年年长相侣(五代·李煜《谢新恩》),人生不就是酱紫,哭什么嘛,“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

要说重阳诗句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明代文森《九日》其中一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对故园花。

我特别喜欢这个“忽”字,比起其它的转折,“忽”总是更强烈一些。就好比我喜欢的一句歌词:

三月莺枕海棠膝
穷节簪雪梅花鬓
再张琴邀雨 手谈天星
未及今夜忽逢君

说着人间四时美景,又是琴声,又是繁星,可是这时候突然说一句“未及今夜忽逢君”,虽说“忽逢”,但我觉得只是一句瞎想罢了,事实上是“未能今夜忽逢君”。

谈到男情女爱,重阳诗句里面最出色的那当属纳兰性德。某一年重阳前夕,他梦到已故的妻子在梦里跟他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梦里妻子送他的诗句,说白了也是纳兰性德自己梦里作的诗嘛。如果大家也经常做梦,应该会有些经验,就是你梦里越精妙,醒来之后就越是怅然。纳兰性德也是,梦醒了心绪难平,写了一首诗: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
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
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
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小纳多可怜啊,好梦难留,残诗未续,只能“赢得更深哭一场”。

两年前的重阳节,正好我在洗头,发现敲代码多年的我在水池留下许多头发,就改了这首诗其中一句:

低头寻碧落茫茫,朝来青丝定有霜。


后来我发现我改的是错的。我本来理解“重寻碧落茫茫”,是说低头寻找还没白的头发,原来“碧落”是一个单独的词语。道家认为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所以称为“碧落”,指代天空。黄泉、碧落、红尘、紫陌,都是带颜色的。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还提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五道口乐哥
该公众号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此星球的生存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