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荣誉呈现,上海歌舞团携手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改编自上海歌舞团由韩真、周莉亚担任总编导的原创同名舞剧,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郑大圣担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总制片人。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朱洁静领衔主演,该团原班青年舞蹈演员倾情出演。影片定档6月18日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大连百丽宫i影城,预售已开,点击购票
定档海报
“电波精神”永存,赓续红色血脉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基因孵化而生的一张城市名片。1937年,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负责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危机重重中,他与革命爱人裘慧英潜伏12年,始终秘密战斗在“上海——延安”的空中通讯线上。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不幸被捕,一句“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文,敲下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精神。1949年5月7日,李白烈士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上海浦东,时年39岁。20天后,上海宣告解放。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屡次被改编成艺术作品,其中,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成为影响力极其广泛的中国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突破性的编导创意和优秀的表现力,首演即一炮打响,2019年获得第十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华大奖;如今,本着对优秀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宗旨,上海歌舞团携手尚世影业推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又将“采用了部分电影叙事手法的舞剧”变成了“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度焕新故事表达。
从电影到舞台,又回归电影,“电波”的故事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上空画出了一道艺术的螺旋,用持续的生命力,记录下一段铭刻历史的英雄赞歌。2024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既是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先烈致敬,也表达了电影主创以创新赋能拓展红色“电波”IP影响力的诚意。
美琪大戏院大堂还同时进行了一个小型展览,展出李白烈士家书、“双百”人物座谈会入场证、“双百”名册等珍贵红色文物,吸引了到场观众的驻足观赏。有观众表示,真实历史资料与文艺创作资料同台展出的方式,显示出上海英雄之城对红色血脉的庚续,点题了“电波”精神,十分有意义。
影舞融合,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原创舞剧,是舞台文艺作品创新突破的一次新尝试, 利用电影手法为“打破”舞台表演的“第四面墙”创造了丰富的叙事脉络。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保留舞台表演的主体呈现外,取景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将故事穿插于“实”与“虚”之间,创新地加以铺陈,同时,全面应用杜比全景声、4K超高清、MOCO(动作捕捉摄影机)、伸缩炮、LED虚拟摄影等技术,新技术、新艺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在文艺创作中得到体现,舞蹈的动人魅力和情节的惊心动魄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具观赏力。
从舞剧到电影,领衔主演王佳俊表示对表演层面的转换过程充满了惊喜,他用“造梦”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它(电影)带我们穿越回了某一个时代的某一个场景,你走过那条街,就感觉自己是那个戏中人了”。朱洁静则对电影的“真”,也深有感触:“舞剧跟电影有一个很微妙的跨越,我们在舞台上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表演,但到了片场,这种真切就特别‘落地’,比如摘菜、织毛衣等细节,有了这次电影的经验后,再回到舞台,一定能比之前状态更好”。
而本片总导演郑大圣,在对展现“真实现场”的艺术思考上,选择在电影中融入若干历史资料片的方式,以一种“偶然插入”的状态呈现,他认为“没有任何形式感抵得过真实现场的震撼力”。
SIFF世界首映 ,红色告白涟漪传递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海报及定档预告片同期发布。“滴滴滴”电波先声夺人,预告片开片即带出氛围感,主演李侠的脸庞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朱洁静饰演的兰芬旗袍扮相出场,以熟悉的弄堂为舞台。接着,节奏紧张的音乐声中,演员们在刀锋上舞蹈,旗袍戏摇曳,动作戏精彩,呈现出战争与爱情、唯美与惊心,漫天“摩斯密码雨”的创造性画面,更凸显突出的视听效果。
而大面积红色为主基调的主海报,则通过摩斯密码的线条,交织出男女主角的相视侧颜,经典双人舞的瞬间定格,则作为电影“舞剧”的表征印刻在片名上方,飘逸而唯美。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片名透着几抹氤氲,呼应“电波”带来的振频。
事实上,作为电波的可视化符号,摩斯密码始终萦绕在电影的所有环节,无论是活动现场的布置,电影的衍生品,还是电影本身的关键情节。值得关注的是,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于今日进行世界首映,并将自6月18日起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舞剧电影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电波迷”和暂时还未有机会看过舞剧的观众了解走进上海红色精神,线上线下共助“电波”远传,让经典永驻。
“电波”精神永不消逝,爱与信念永存。今昔穿越,饮水思源,当下盛世美好,正如先烈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