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荣的“后高考经济”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现在又有了新的解读。
最近听到一个新鲜的词,叫“后高考经济”。
顾名思义,就是随着高考结束毕业生们旅游、学车、买买买,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浪潮。
小红书上最近就有一则热帖:“高考完2天花完我妈3个月工资。”
博主高考结束,妈妈为了犒劳她,拿出2万块,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奖励。
博主也是个行动派,火速给自己安排了“苹果三件套”,剩下的就是一些化妆品、护肤品,七七八八算下来,2万块还剩35元。
挣钱跑断腿,花钱就是动动手指的事。
无独有偶,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帖子,都是高考刚结束,孩子们迫切地想进行大额消费。
博主@晓晴观也分享说,她有个朋友的女儿,高考完家里人就给置办了“三件套”,手机、电脑和平板,而且必须是最新款。
然后又去买了几套名牌衣服,去美发店烫了头发。
最后还报了旅行团,打算去西藏旅游一段时间。
而她的父亲,不过是在工地打工,每个月工资也没多少钱。
一位刚高考结束的网友发帖,父母答应给她2000元买手机,但她看中了6000元的,被拒绝。
她气愤地在网上质问:
“你养不起就不要生小孩,不要把自己能力不行加诸于孩子身上,6000块钱没了真的吃不起饭吗?”
另一位网友也有这种烦恼,她弟弟考完也在家闹,开口就要两三万,不给就看谁都不顺眼,他们家简直是焦头烂额。
高考后,很多孩子报复性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懂父母赚钱的辛苦。
坦白讲,动辄大几万的花销,对普通家庭来说,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
尤其现在赚钱变得越来越难,父母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可孩子花几千块、几万块钱,眼睛都不眨一下。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过:
“中国孩子压根就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
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父母不想让孩子太早知道生活的苦,从来都是尽力满足要求,给孩子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
如此一来,孩子就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也不知道赚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2
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强大少年
想起庞众望的故事。
2017年,他以744分考上的高分考入清华,是当地的理科状元。
这份完美答卷的背后,却是众人想象不到的苦难和艰辛。
当年高考结束,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的时候,这位18岁的少年正在工地上搬砖挣学费。
父亲精神失常,母亲瘫痪在床,甚至连他自己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废旧纸板和瓶瓶罐罐,家里连张桌子都没有,只有两张床。
见到此情此景,校长邱勇心中泛起一阵酸楚,直呼这孩子太不容易了。
可庞众望提起自己的处境时,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在他小时候,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四处找人借钱,欠下了一大笔债。
即便家里很穷,但是父母从未想过放弃他,而这些来自家人的爱,他一直牢牢铭记于心。
父母为他付出的心血,他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不怕吃苦,也不觉得命运有多么不公。
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干重活,于是每天早晨,他都会早起先做完家务,为妈妈准备好饭菜,再出门上学。
在其他小孩贪玩的年纪,他已经可以凭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的重量。
考上大学后,庞众望婉言谢绝了旁人资助。
他说,知道钱来之不易“我觉得还是自己挣的钱最好”。
庞众望认为不接受资助,对自己是一个锻炼,靠勤工俭学和相关补助政策,生活费完全不成问题。
有记者采访他:曾经有因为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吗?
庞众望用自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答了对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哪点拿不出手的,有哪点不值得讨论的。”
“我妈妈那么好,我爷爷奶奶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的家庭有哪里是拿不出去讨论的呢?他们该羡慕我啊。”
通过4年的努力,2021年庞众望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毕业后,他获得了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于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下去。
如今的庞众望,已是清华大学博士三年级学生,正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研工作。
面对困境和挫折,庞众望真正做到了不负众望。
人常说环境影响命运,但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庞众望依然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考上了向往的大学,一步步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其实,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贫穷却妄图粉饰太平,是面对贫穷却不思进取。
作为父母,更应该坦诚地告知孩子家里的真实情况,让孩子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学会理性消费,而不是做欲望的奴隶。
同时,也要放下对孩子的亏欠心理。孩子要过上好日子,那就让他们凭本事去挣,而不是寄希望于父母的救济。
3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太多的孩子,一边心安理得花着父母的钱,一边又嫌弃父母的工作不体面。他们永远不知道,那些钱可能是父母用命挣来的。”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我很认同傅首尔的观点:“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就是要提醒孩子理性消费,不要做欲望的奴役。”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粉饰太平,反而正确的引导和坦诚,会让孩子感觉被信任,从而理解父母。
知乎作者@有梦想的小咸鱼分享过一个故事。
从小学开始,老妈每月发了工资,都会用张纸写着:菜钱××元、水电××元……储蓄××元……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我一点,如果没有,那就会跟我说:没钱了,这月没得你的。
有时实在想买什么东西,老妈就会拿出那张纸算算,能从别的项目挤点出来就买,没有就不买了。
后来妈妈收入渐长,也从未瞒过她,给的零花钱也多了。
她会羡慕同学有好吃好玩的,但从却不强求,更不攀比。
因为她知道妈妈工作有多辛苦,家庭一个月的开销和存款也一清二楚。
将孩子当成独立的家庭成员,让她全程参与到家庭事务中,不是以一种供养者的姿态,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陕西的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
他一直憎恨父亲,因为父亲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次,父亲带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
父亲每天都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工作,喝不上干净的水,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原来这些年父亲一直都在拿命赚钱。
那一刻,他感到很羞愧,也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只有切切实实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他们才不会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福建龙岩的一名女生,走出考场后,记者采访她高考后最想干什么?
女孩含泪说:“马上是爸爸的生日了,我想去赚点钱,给我爸爸好好过个生日。这三年,我一个人没有办法走到现在,爸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安徽阜阳的一位女生,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说道:暑假想找一份工作,提前挣好学费,让我爸妈减轻一些生活负担。
江苏徐州一男孩高考结束第二天,他就去工地帮做门窗安装生意的妈妈干活。
五年前他的爸爸去世了,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要帮妈妈一起撑起这个家。
还有个男孩高考后送外卖,在网吧偶遇同学打游戏,同学邀请他坐下一起玩,他婉拒说,自己还要去跑单。
他自己多辛苦一点,多赚点钱,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少辛苦一点。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也是分层的。
有些孩子高考结束后,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到处出去挥霍、旅游;
有些孩子花几千、几万块钱购买电子产品,眼睛都不眨一下;
有些孩子整天窝在家里睡觉、打游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但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体谅父母的辛苦,选择去打工赚学费,减轻父母压力。
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教育在此刻已经形成了闭环。
不是只有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才是父母的成功。
作家高政在《致高考》中写道: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养出一个懂感恩的孩子。
说白了,最好的教育,不是教会孩子赢,而是教会孩子爱。
虽然高考成绩已然公布且成为定局,无论是好是坏,但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些孩子在我心中都是满分。
为人父母必须明白,我们终究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他们要的未来,必须自己去创造。
在他们童稚时护其周全,羽翼未丰时助其成长,就算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孩子想过得舒服,这样的初衷能理解,但好的条件应该他们自己去创造,而不是通过啃噬或者压榨父母。
在《论语·先进》一章中,孔子专门讲过孔门四科。
第一门功课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第三门是正事,最后一门才是读书。
教育是有顺序的,人品德行的教育应该排在首位。
高考陆续出分了,如果你的孩子平时懂事、孝顺,无论考得怎么样,请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告诉孩子,比起做人,成绩也没那么重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以你为豪。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微博、豆瓣等网络
-end-
“用更低的价钱,买更多的好书”
各类好书|英语启蒙|英语分级
长按识别,带你省钱买买买~
文末点亮“在看”+【分享】转发,你我共勉。
点读笔 | 复读机 | 有声书 | 一站式 | 超省心
点读笔 | 复读机 | 有声书 | 一站式 | 超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