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不久闭幕的沧州市两会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沿海强市作贡献的责任担当等成为热议话题。2025年,沧州市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奋斗目标,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调优传统产业存量、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催生未来产业变量,夯实高质量发展实体根基,以干在实处推进发展走在前列。![]()
1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鸟瞰图。戴绍志 摄
1月22日,在位于献县的来福汽车照明集团沧州有限公司灯泡车间,随着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一批前雾灯走下生产线,随即被运往湖北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家。“公司灯泡年生产量达2亿只,包括前照灯、雾灯、信号灯和室内灯等四大类50多个品类,为一汽、广汽、丰田、本田等国内外车企装车配套。”来福汽车照明集团沧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亮介绍。2021年,总投资10.22亿元、占地339.7亩的来福汽车照明项目落户献县,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目前,该公司新厂房拥有汽车灯泡、LED灯、灯具、注塑、模具等生产线60多条。在沧州市人大代表、来福汽车照明集团沧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亚看来,近年来,公司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稳步前行,得益于他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质量、赢得市场。“目前,公司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技术人员200多名,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万元。”杨利亚介绍,公司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他们还聘请松下、夏普等企业的7名外籍行业专家驻厂进行质量改善和技术指导,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惠企政策,建立企业研发机构120家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健全科技企业培育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同时,开展省级研发平台提质行动,推进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与研发机构共建共享,打通创新技术转化链条。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众筹科研”新型技术研发组织模式,抓好20个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公司继续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信心和决心。”杨利亚说,他们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等措施,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1月15日,在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龙锦管道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不同规格型号的卡压式快装管道正陆续下线。“现在一天就能生产2万个消防管件,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董事长王跃鹏说,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应用于消防领域的管道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他们作为传统管道生产企业通过优化管道生产工艺和流程,开发了卡压式快装管道。“传统的丝扣管道和焊接管道,安装费时、费力不说,管道内外壁还无法做到双重防腐,管道使用寿命较短。与之相比,卡压式快装管道具有安装速度快、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抗震力强等优势。”王跃鹏介绍。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实施产业集群升级进位三年行动,巩固入园升规技改成果,强化专业园区建设,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年内净增规上工业企业90家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超7500亿元。鼓励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参与标准制定,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积极培育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共享智造模式产业集群全覆盖,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传统管道装备企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赋能管道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孟村回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白雪冬表示,2025年,他们将积极引导管道装备企业通过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等模式做大做强,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管道装备产业,助力更多传统管道装备企业转型升级。上面可以发电,下面可以养鱼!2024年12月22日,总投资约65亿元的我国最大“渔光互补”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在沧州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新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沧州市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依托沿海滩涂、水产品养殖场、盐场等资源,发展“渔光互补”、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我们这个项目将结合沧州丰富的陆上新能源资源,以及港口、化工应用场景,构建百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沧州氢基绿色能源、绿色港口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渔光互补”项目部副经理张成臣介绍。积极开发风光氢热等清洁能源、加紧实施荣程氢能零碳运输应用项目、加快推动“绿港氢城”项目尽快投产、建设100万吨级国际绿氨交易中心……打造多能互补、稳定高效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沧州市2025年围绕两个主导产业和8个优势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打造结构优化、安全高效的绿色化工产业,该市将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加快产业链延伸,用好鑫海化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平台,规范提升9个省级化工园区,谋划举办全国石化产业论坛。围绕打造集聚创新、质量引航的管道及装备产业,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市政工程、专用设备等管道产品,实施达力普高端装备用管、中科智能复合管道等转型升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迈进。同时,沧州市还将打造绿色安全、特色明显的健康食品产业,支持沧县争创全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做大青县休闲食品、河间驴肉火烧和黄骅旱碱麦3个省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打造引领潮流、高端时尚的服装服饰产业,依托明珠商贸城、生态新城和裘皮针织产业两个基地,举办好河北时装周、国际皮草交易会等活动,构建以服装设计、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业态;打造健康环保、体系健全的生物医药及制造产业,依托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原料药高端化转型,补齐成品药、高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等高附加值环节。打造创新融合、应用广泛的电子信息产业,抓好中科艾尔、华宇特气、信联电科等重点项目,加快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打造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打造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做大渤海新区黄骅市、肃宁、新华区等物流集聚区平台,推进实施河北成品油储备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水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智能制造产业,聚焦重型机械制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鼓励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重大产业链项目落地。打造场景丰富的低空经济产业,以中捷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主体,推进沧州低空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斯洛伐克飞行汽车技术引进等项目,推动低空应用场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