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九江老火车站提升改造项目公告,我知道,与老火车站道别的时刻,已经来了。
老火车站,位于长江之滨,是九江最早客运火车站。1907年因江西省第一条铁路“南浔铁路”的开通而建设,1916年竣工投入使用。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老火车站改为货运车站,客运由长虹大道新建火车站承载。
▥ 《老火车站候车室》 蔡少敏 摄
世易时移,吐故纳新,自是必然。虽废弃、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不啻一次浴火重生和凤凰涅槃。但眷恋和不舍,依然难免。毕竟近一个世纪的陪伴,她承载的许多人东西南北、春夏秋冬聚散离合的喜怒哀乐,已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不可能像风一样吹走。多少年之后,这些往事,仍然会在时间的波心里荡漾。
龙开河上林立的桅杆,两岸浣衣的妇女,用扳罾扳鱼的、用鱼竿钓鱼的和围在岸边看热闹的,铁桥头两端密集的商贩,桥上熙攘往来的人,繁华一时的天鹅电影院,还有朴素安静的刘胡兰食堂……这些,还不都在人们的记忆里,在历史的光影中?!
▥ 《老铁桥头》 蔡少敏 摄
▥ 《龙开河上鱼船》蔡少敏 摄
▥ 《龙开河边浣衣女》 蔡少敏 摄
于我而言,老火车站是个原乡。站旁龙开河边的航运公司,是父母从江对岸来九江落脚的地方,是我小时候天天围着爸爸脚边转着玩的地方。还有二爹和他泊在龙开河上的船,我总去他船上,从印刷厂运来的麻布袋里掏着报废的扑克牌。记忆中,二爹总是一副很船老大的严肃范儿。火车站对面有个澡堂,儿时的每年春节,爸爸就会领着我,经过龙开河的铁桥,去澡堂洗澡,堂子里的腾腾热气令人窒息……
85年考取江西大学,同学到火车站给我送行,临别时壮志凌云,踌躇满志,信誓旦旦。那时火车是绿皮的,窗子可以上下开合,窗外涌入的风,夏天凉爽,春天和煦。大三大四的时候,会约好几位同校老乡,买点吃的在火车上分享。偶尔也会提前去天鹅电影院看场电影把等火车的时间耗掉。每次离家时,看见铁路边国棉一厂的一排矮房子,心里就会惆怅,回乡时,又会有种怪怪的情怯。火车站斜对面拐角处有家“浩东餐馆”,卡玛烧得好,年轻时总爱去宵夜。车站旁小巷内还有家“牛杂店”,店里的萝卜牛杂汤热辣滚烫……
我们脚下的土地,犹如一张画布。生活,就是不断地刮去画布上油彩,然后重新着色,反复不倦,直到一生走完,直到一个世纪告别。
今天,我怀着道别的心情,来到废弃的老火车站。眼前一片荒凉,心里五味杂陈。疯长的杂草,已无情掩埋了我的青春。生锈的铁轨,不甘心地诉说着梦想天涯。寒风中孤独站立的信号灯,似乎一闪一闪地,呼唤着曾经的欢声笑语。一畦畦蓬勃生长的菜地,把我拉回到三餐四季的烟火中,无声地告诉我,过去的己远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此时,夕阳西下,默默伸向远方的铁轨,渐渐没入黄昏的暮色中,仿佛一条光影之河,无声流去……
▥ 《废弃的火车站》 程帅 摄
虽目之所及一片萧瑟,令人伤感。但往事帧帧闪现脑海时,我的内心,依然蓬勃出葳蕤的爱恋,如春天阳光般温暖。
一段记忆的封存,是为了书写另一段记忆。一个生命的消失,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纵有千般不舍万般难过,终究我们还是要心怀希冀,向前走,朝前看。“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期待应运而生的铁路文化街区,更为丰富,更有张力,更具科技,更能展示九江的商埠文化、码头文化和铁路文化,给世人带来全新视觉体验、精神反哺和心灵慰藉。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对过往致敬,也是对未来承诺--祝福九江,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