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Filmex(11 月 23 日至 12 月 1 日)电影节日前公布了竞赛片、开幕片和闭幕片及“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等单元的阵容,《椰子树的高度》作为四部“Made in Japan”影片之一荣幸入围,将进行电影的日本首映。
东京Filmex电影节由日本著名制片人市山尚三主导,迄今为止,电影节已成功推广了包括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贾樟柯、娄烨等众多才华横溢的创作者,被认为是日本及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2024年是第25届,将放映共 36 部影片,将以贾樟柯的《风流一代》作为开幕影片,洪尚秀的《在溪边》为闭幕影片。
本届电影节总监神谷直树在介绍竞赛阵容时表示,他选择电影的首要标准是关注第一、第二或第三部电影的导演,而且因为 Filmex 允许在其他地方首映的电影(只需要在日本首映),他可以自由地专注于“首先是有趣的”电影。
竞赛单元有包括中国、台湾、韩国、越南、新加坡、格鲁吉亚、巴勒斯坦、印度、等八个亚洲地区制作的作品,国际评审团由娄烨导演担任评委会主席、制片人Catherine DUSSART和 MOMA 电影部策展人 La Frances Hui担任评委,LOU YE导演的《……电影》将在特别放映部分放映。
11月《椰子树的高度》在东京相见!
11月24日16:10 日本首映,欢迎在东京的朋友们参加!!
官网链接:https://filmex.jp/program/mj
请看新版预告片:
附:来自韩国影评人边海彬的电影评论:
(韩文自动翻译)
《椰子树的高度》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了四个主人公的故事。他们经历着恋人自杀的意外、婚约无故解除的困惑,以及对亡者幽灵般存在的迷茫。影片没有刻意构建人物之间的联系,而是让他们在各自的时空里反复相遇、分离,彼此的叙事相互交织、呼应,如同镜像般映照出彼此的境遇。他们并非在同一时空中共存,而是在各自的维度里漂流。角色的消失与重现,不同叙事的交叠与分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拼贴感。影片拒绝提供逻辑解释,拥抱这种“无因之果”,让失去成为支撑电影的核心。
导演杜志,这位以商业电影摄影师身份出道,却对影像清晰度抱有强烈质疑的创作者,在其长片处女作《椰子树的高度》中,展现了对传统叙事规则的颠覆。他偏爱诗意化的留白,与观众保持距离,鼓励观者凭借自身感官去体验和理解。影片的“不可解”并非缺陷,而是对生活中那些无法解释之事的忠实呈现。正如导演所言,《椰子树的高度》是一部在“失去”中完成的电影。这里的“失去”并非指简单的物质层面,而是对存在本身的复杂态度:方向感的迷失,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对未知的恐惧。由于这种普遍的“无知”状态,片中人物如同观众一样,对发生的事件感到茫然,死亡的阴影也因此被无限放大。
然而,《椰子树的高度》并非一部消极或混乱的电影。开放式的叙事和空间并非为了制造混乱,而是为了让观众直接面对生活的原貌,感受其中的不确定性。影片采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尽可能地保留现实生活中的逻辑断裂和不可解释性。最具代表性的是,杜志让片中摄影师重现了摄影家杉本博司的作品。导演没有将虚构人物完全剥离现实,而是将他们置于杉本博司的照片中进行拍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人物在亲密关系中面临的困境与一个毫不相干的艺术家产生联系,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也更突显了影片的主题:在不可预测的人生中,我们如何面对失去,如何与未知共存。
导演关注照片中被遮蔽或损毁的表面,以及由此引发的疑问:照片里的人是谁?他们经历了什么?影片引用了杉本博司展览访谈节目片段,杜志重现了其中一段话:“从照片中可以了解到某种痛苦,但这种理解总是迟到的。” 照片的表面象征着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感,无论多么努力地靠近,都无法真正触及照片背后的人和事。由此,影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呈现出一种疏离感,他们被困在各自的疑问和矛盾中,例如关于“戴假发的中国男人”的讨论。在青木提及假发后,导演提醒观众不要执着于单一的信息点,因为这会遮蔽其他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影片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然而,《椰子树的高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即使明知无法穿透事物的表面,我们仍然需要直面它,直到有所领悟。这种“注定失败的凝视”并非徒劳,它迫使观众调动内在的感知,最终或许能洞察到一些东西,即使这其中可能伴随着痛苦。影片中的“鬼魂”并非生死概念的象征,而是指一种漂浮不定的情绪状态。每个人都如同幽灵般游荡,即使回到过去,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也无法期待奇迹发生。但正如片中人物的台词所说,如果某件事是“必然的”,那就无需后悔,因为后悔也无济于事。正因如此残酷,导演才将虚构叙事与纪录片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影片中引入模糊性。因为人为地为那些接受生活不确定性的人提供简单的答案,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慰藉,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命题也毫无意义。影片鼓励观众拥抱这种模糊性,在“失去”与“未知”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