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之城•看辽阳】太子河几经易名的那些事儿

文摘   2024-11-27 20:02   辽宁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古人云:山南水北谓之阳。名字里带“阳”的地方,基本是山南水北的开阔之地,也是向阳而生、逐水而居的人类最理想的家园。

在辽宁,有三座城市得名“阳”,它们分别是沈阳、辽阳、朝阳,都是国家级、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曾流淌过悠悠流转的岁月长河。向阳而行,来到这三座城市,会遇见最辽宁的风景。


太子河发源于辽宁东部山区,流经本溪、辽阳、鞍山三市,在海城牛庄附近汇入辽河,由营口入海,全长350多公里,是省内较大的一条河流。
太子河自古以来就以富庶美丽而著称,曾吸引众多诗人墨客为之吟咏歌唱,其中耳熟能详的便有一句“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太子河被多次易名,如:衍水、大梁水、东梁河、太子河、代子河、太资河等。那么,这些名称因何而来,易名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让“太子河几经易名的那些事儿”。

【衍水】

大家都知道,太子河古称衍水。那么衍水之名始于何时呢?历史典籍没有记载。但至少在汉武帝期间司马迁编成的《史记》当中,太子河即被称为衍水,而且与燕太子丹有关。《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派兵攻打燕国。燕国兵败易水,国都失陷。燕王喜、太子丹率残兵逃往辽东,秦兵追击而至。这时,有人给燕王喜出主意说:“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愚蠢而又走投无路的燕王喜竟然听信了这句谗言,派人将藏匿于衍水之中的太子丹斩杀,并将头颅献给了秦王。秦国暂时退兵,但五年以后,秦国再次发兵攻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这是衍水第一次在正史中出现。其后,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相近的记载。 

据当代学者考证,当年太子丹在衍水之中的隐匿之处即位于今辽阳城东沙坨子岛上。

1985年,岛上又出土了一件秦国的兵器----青铜戈。戈的正面有“卌(xì)年上郡守都造”等十七个篆字,“上郡”,在今陕西榆林。卌年,据考证为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这个秦昭襄王就是芈月传里的公子稷,在位56年,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功劳巨大。秦国的戈出土于燕境辽东郡襄平城东南衍水边,应与两国战事有关。辽阳博物馆还藏有燕王喜铭文(韩夹河出,看号)、衍字铭文(1972年喇嘛园)的两件青铜矛。俩矛形制相近,应铸造于同一时期,是当年燕王喜避地辽东的实物证明。

至于衍水一词是因何而起呢?查《说文解字》等可知,衍水,为大水且经常泛滥之意。古代的太子河流域,因植被良好,水量比现在大得多,流入西部平原地区后,因地势平缓,水流不畅,形成湖泊,历史上叫作襄平淡池。到晋朝后期逐渐干涸,改叫辽泽,直到明清时期。正是由于太子河水量巨大,下游又湖泊沼泽宽广,所以古人将其命名为衍水。

【梁水】

最迟到汉武帝时期,官书开始称太子河为梁水、大梁水、东梁河,并一直沿用至明代。

《汉书·地理志》: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

《辽史》: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

《明史·地理志》:定辽中卫,治辽阳县******东北有太子河,一名大梁水,又名东梁水,下流俱入于辽水。

衍水之名为什么在西汉时期改称梁水或大梁水了呢?据叶红钢先生考证,应与此时太子河上游流域的居民梁貊族有关。貊族是北方原始族群,初居燕北。秦开建立五郡之后,被迫东迁。其中的一只梁貊,移居于太子河上游,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定居下来,于是称之为梁水。汉武帝北征匈奴获得大胜后,又向东经略。公元前128年,汉武帝重设辽东郡,下辖18县,以襄平为首县,开始重新厘定山川名称,梁水之名约于此时被确定。

【太子河】

自辽代开始,太子河之名即已出现,金、元时期沿用,一直到明朝。但辽代的史书中同样没有说明改名的原因。多数史家认为,其名得之于燕国太子丹被杀于此。叶红钢先生认为,太子河固然得名于太子丹,但同时也很可能与辽代太子耶律倍有关系。

据《辽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元年(916)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天显元年(926)契丹灭渤海国后,又以其地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以耶律倍为人皇王,统治其地。阿保机死后,其次子耶律德光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继位,猜忌其兄耶律倍,遂迁东丹国都和渤海大族至辽阳,并派人暗中监视。耶律倍极为不满,两年后,乘船跨海投奔后唐。当地人非常同情耶律倍的不幸遭遇,又因习惯称他为辽太子,遂称他乘船而去的河流为太子河。这也恰好能说明为什么太子河的名称出现于辽代。

千百年来,由于燕太子丹被杀于衍水之上的史实载之于正史,其声望远远超过了辽太子耶律倍,因而导致了后来人往往只知道太子丹,却忽视了耶律倍的存在,将太子河得名的光环仅仅罩在了太子丹一个人的头上。明代辽阳八景中有“太水环带”,诗人韩承训更是写出了“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诗句。但从辽代至明代,太子河之名多为民间俗称。

【代子河】

明朝占领辽东后,改太子河为代子河,并作为官书正式名称。改名的原因,1927年版《辽阳县志》的编者认为,是“太”“代音相近的缘故。据当代学者考证,辽阳县志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和诸侯王的嫡子都可以称为太子,所以燕丹也可称作太子丹。但刘邦建汉后,对此却作了严格的规定: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嗣只能称代子。因此,受儒家正统观念影响的明王朝,将“太子河”改称“代子河”并不是因为“太”“代”两音相近,而是严格按照古代礼制的规定来执行的。在近几十年来出土于辽阳的明代有关今太子河的多块墓志中,无一例外均称之为“代水”“代水河”“代子河”。《昭勇将军佟进墓志》载:“首阳苍苍,代水茫茫”、《昭勇将军辽东都指挥佥事范嵩墓志》载:“葬□所代子河东石咀山之原为茔”。明代官书和官员多称代子河,而民间多称太子河。

【太资河】

清朝建立后,一度恢复了太子河的名称。清顺治年间,随丈夫一起被流放辽阳的女诗人徐灿,曾作《太子河》诗云:易水荆卿去,辽河太子来。当时风色异,千载水声哀。夕照斜荒度,寒烟断古台。燕秦俱寂寞,缅想重徘徊。又据刻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的《石汉墓志》载:“葬辽阳大东门外,距城里许太子河之左”。可见,直到康熙朝中期,太子河之名仍在使用。但到了康熙年间以后,太子河之名便不再出现,而改作太资河。清末光绪年间,辽阳诗人房毓琛就有《大雨后闻太资河水涨惊作》诗,其原因,应该是避“太子”讳的结果。

清朝历史上只立过两次太子,一个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太子褚英,另一个是康熙的太子胤礽。后来,这两位太子都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失败,或被处死或因幽禁而死。但巧合的是,这两位太子死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辽阳扯上了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太子河的改名。

先是,储英在被处死之后,葬在辽阳城东太子河东岸东京陵,当地人称太子坟。关于太子坟,自清代以来,在辽阳地区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某年六月努尔哈赤攻打辽阳时,曾派大太子前去查看河水是否结冰,以便大军通过。大太子回来据实禀报说河水没结冰,而被努尔哈赤以动摇军心之罪杀死,葬于河滨,后人遂称此河为太子河。实际情况是:储英于1615年在新宾赫图阿拉被处死。1624年努尔哈赤于辽阳东京城东北营建东京陵时,才被迁葬至此。

储英虽然被处死,但他的后世子孙,却一直在为大清朝的天下尽心竭力。过了100多年后,到了康熙朝的时候,储英的一个曾孙名叫苏努,因才力过人而被康熙皇帝所倚重,曾任奉天将军10年,后回京任宗人府左宗正,级别正一品,负责管理皇家宗族事物。当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康熙皇帝曾向苏努征求对皇位继承人的意见,苏努力荐了皇八子胤禩,而不是皇四子胤禛,因此,雍正上台后,即将苏努划为八爷胤禩的党羽,对其进行了严酷无情的打击。雍正在为苏努罗织的罪状中,斥责苏努对太祖处死储英,心怀不满,因而挟仇乱政,诬陷“储英的这一支脉素来对当政的皇太极的这一支脉心怀不满,暗地里一直谋求颠覆,取而代之” 。可怜储英在去世100多年后,还被搬出来,用来打压其后世子孙。雍正二年(1724),已经77岁的苏努被流放山西,不久即去世。可雍正皇帝并没解恨,两年后,又下令将苏努戮尸扬灰,其子孙也被革除了宗室贵族身份,从玉牒中除名。这或许就是辽阳东京陵现存三处墓园当中,唯独储英的墓园没有树立墓碑的原因。

从此,天下人对“太子”一词噤若寒蝉,成为避讳的词汇,因“资”与“子”为同音字,太子河也就变成太资河了。清朝灭亡后,“太子河”才又取代“太资河”,成为官方、民间皆用的正式名称。


【诗词中的辽阳】

太水环带

作者:明代•韩承训

 

燕丹昔日避秦兵,

衍水今传太子名。

渠水远从千涧出,

头边近依一川平。

斯干自入维熊颂,

如带应同白马盟。

向晚渡前争利涉,

隔林烟雨棹歌行。




辽阳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如今正以暖意融融的热情、蓬勃向“阳”的新气象,吸引更多游客打卡、畅游!欢迎大家来辽阳:

逛古城

嬉冰雪

泡温泉

购皮草

品美食



(声明:辽阳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陈湘文

责编:刘哲源

审核:王爽

监制:姜勇

精选回顾

 

1、【诗词里的辽阳】唐太宗李世民•辽城望月

2、央视《回家吃饭》栏目喊你来辽阳吃饭!

3、【图看今昔】古城新貌 小编直呼变化太大~~

4、微纪录|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5、海报|点赞我的城,致敬我的国!

点亮文章末尾右下角❀小花花

转发+点亮❤让更多人看到吧

更多本土新鲜事

欢迎关注

辽阳广播电视台

视频号哦!


扫 码 关 注


辽阳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矩阵

投稿邮箱 : lyxmt2020@163.com


辽阳广播电视台
东北第一城▪宜居宜业新辽阳 台许可证编号:211201800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