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走在前 开创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
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
【对标“四高”看发展】系列报道
来郑州,体验古都“流光新韵”
“郑州的‘城市一环’在哪儿?”
“你看那3600年不曾移动的商代遗址,就能找到它的答案。”
从去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宾客咸集古城墙畔,见证老城新生,到“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建设为中心城区增光添彩,2024年以来,郑州凭借历史、文化、交通、人口等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持续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文化郑、国际郑、年轻郑、科技郑、服务郑”城市形象日益彰显,古都焕新貌,让人笑开颜。
“郑州呀,你们是来自中原的客人!”2024年12月25日晚,2024河南文化旅游(大湾区)推广活动走进广州,郑州文旅宣推活动同步进行。会场上,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IP,丝毫没有让千里之外的广州市民感到陌生,从少林文化主题文创、唐宫夜宴舞蹈,到蜜雪冰城“雪王”形象,一句来自中原的亲切,道尽了对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赞扬。
举起一枚文创雪糕,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街区的“郑州”二字便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的“打卡墙”,穿梭在景区的文创商铺中,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小白虎、海昌海洋公园的小海豚、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地坑院里的满目琳琅,都成为游客朋友玩得尽兴、也带得走的“好物文创”,在践行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郑州已然崭露锋芒。
△摄影 潘建勋
文创推陈出新,带来“小物件”,文娱节目登台,凝聚“大人气”。如今,郑州东有河南艺术中心,西有郑州大剧院,奥体中心演唱会引来星光璀璨,市内演出小剧场吸引游客拍手称快。喷空剧场、开心麻花、7Livehouse、“郑好看”等演艺新空间逐渐成为文旅消费新场景,相声、豫剧、音乐、舞蹈等演出轮番登台,成为文化消费新方向。
近年来,郑州文娱市场紧扣广大年轻人消费与社交需求,在打造主题乐园、做大演艺经济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1~11月,全市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3场,观众约90万人次,票房收入9.3亿元。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油化厂、磨街、二砂文创园、二七商圈和中铁·泰和里等文旅街区旅游收入近1亿元;国庆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478.21万人,旅游总收入1.6亿元,主城区文旅促消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阜民里 光华 摄影
在过去的一年,元旦假期郑州荣登跨年热门旅游目的地全国前20,实现“开门红”;清明假期,郑州入围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前10名,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五一假期,郑州位列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第四位;国庆期间,郑州位列“00后”热衷目的地第十名,亲子游旅客最喜欢的十大目的地之一。
据统计,2024年郑州全市接待游客量近1.7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文旅文创融合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如今,郑州正在立足“中华经典、世界品牌、时代时尚”,以建设“四地一重地”丰富城市内涵,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集人气,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具有中华特质、中原特点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舞蹈《芙蓉池》衣袂飘飘尽显国风优雅,武术《望山》动作行云流水气势如虹……1月22日晚,2025见“郑”欢喜年“春满中原·老家河南”郑州主会场启动仪式在管城区阜民里文化街区里仁广场举办,舞台演绎与经典民俗相结合,拉开了一个“非遗版”春节的序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郑州文艺工作者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深耕细作,产出一部部文艺佳作,在改变这座城市“文艺范儿”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潘建勋 摄影
从《唐宫夜宴》《水月洛神》《杜甫·大河之子》等精品舞台剧目巡演掌声不断,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出产的《曹操的麦田》《苏轼的河南》大受省内外游客好评,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主题创作的文艺产品,已经成为吸引人们“到此一游”的内驱动力,成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新篇。
入夜,建业电影小镇的非遗打铁花流光璀璨;远行,来自郑州的“花馍”走进西安推介引来垂问与喜爱,这些瞬间组成了郑州非遗传承的切片,唤醒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当前,郑州拥有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4个,这些非遗文化正在逐步被挖掘传承,成为郑州文明探源与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图源 建业电影小镇
1月3日,郑州登封中岳庙里人头攒动,参天古柏前,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在和7岁的主演“萌宝”流畅对词,传递“功夫”与“武学”的奥秘,这一场景正是微短剧《功夫萌宝》拍摄现场。从2024年4月郑州“竖屏”微短剧行业“跑赢”横店,到今年1月功夫主题微短剧继续开机,微短剧这一网络视听新形态在郑州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舞台。
近年来,郑州市凭借区位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深厚、取景拍摄条件优越、网络文学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微短剧行业迅速崛起、率先“出圈”,成为全国短剧“三大重地”之一。厚积薄发的发展势头也引起了相关单位的关注,2024年10月,郑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将郑州打造成“微短剧创作之都”已被提上发展日程。
当前,多家本土微短剧摄制公司正在积极拥抱主流文化,“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多种内容形态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创作,一个现代化、活力满满的郑州将通过一块块手机屏幕传递于掌心之间,流转在你我眼前。
新春在即,郑州文博场馆14类168项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亮出了郑州文化遗产厚实的“家底”、新颖的“活化”创意,带广大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重磅展览中感受深沉博大的城市文脉。
1月24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推出新春特展“商亳五味福千年”,首次将年画、彩拓、剪纸、木雕、泥塑诸多佳作汇聚一堂,带观众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新年味、文化味、幸福味、吉祥味、家乡味;而此前举办的“商亳陶花始盛开”,则创新性地融合了中国陶器与传统插花艺术,让古老文物在现代繁花中焕发新的气息与活力;在商都书院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全国首家“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游客在商代遗址现场跟随考古专家的讲解,观看出土文物、动手体验考古发掘、在互动游戏中了解商代历史……历史课本里的“商王朝”就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手中、心里。
作为重要城市文化空间,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都翼翼 金玉华章——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特展》《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等重磅展览尽显郑州“古都”厚重底蕴。2024年11月5日,郑州博物馆加挂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牌子,开启省市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共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12月29日,集祥·如意——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系列展览开幕,正式揭开了河南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序幕。
放眼如今的郑州,
这里有古老厚重也有年轻活力,
有历史记忆也有美食美景,
有博大包容还有开放创新——
古都郑州,将继续在时间的打磨下
焕发出璀璨的城市之光!
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