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沽名钓誉者与野鸡组织“合谋”欺世盗名,如此歪风怎可以盛行!

文化   2024-09-30 08:51   河南  


热点观察:
沽名钓誉者与野鸡组织“合谋”欺世盗名,如此歪风盛行可以休矣!

□冯华(二马头陀)


长期以来,一些野鸡组织利用人们的虚荣心理,向不少书画艺术爱好者兜售其证书奖杯,什么“人民艺术家”啦,“功勋艺术家”啦,“国宝级艺术家”啦,“国礼艺术家”啦,“人民大会堂收藏艺术家”“毛主席纪念堂收藏艺术家”“联合国杰出艺术家”啦……种种头衔、证书、奖杯、奖牌不一而足,应有尽有,只要你想要,只要你掏钱,只要188,今天你就能拿回家!
这些证书的特点,一是来头貌似很“官方”,很“权威”,实则很“山寨”,很“野鸡”。二是称号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并无实质内容。按理说,这种骗局并不高明,也不难识别,但为何这一骗局能长期存在,屡禁不绝呢?
究其实质,因为这是一场沽名钓誉者与野鸡组织的“合谋”诈骗,双方相向而行,真可谓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个收人钱财,帮人印证;一个花钱买证,欺世盗名。一个生意兴隆,成本就是几张纸,却赚得盆满钵盈;一个花上几百几千元,就可以有“高大上”的证书在手,最低限度是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钱不多图个娱乐,时不时拿出来显摆显摆,向周边人吹吹牛,收获一些虚伪的恭维。而更多的沽名钓誉者则是以各种途径向书画圈子和社会公众展示这些证书,以此进行个人宣传推广,期待能割几个韭菜,也来薅一把羊毛,收一拨智商税。
总之是各怀鬼胎,狗苟蝇营,各取所需,交易公平。好嘛,时长日久,整个诈骗生意已经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制证者和买证者都忙得不亦乐乎,彼此看破不说破,才是好朋友,只等产业链最末端的某个冤大头被虚假名头唬住,掏出钱为整个产业链买单,买几张等同垃圾的所谓作品满意而去,交易闭环就此形成,于是乎皆大欢喜,妙哉妙哉。
除了上述原因,这些野鸡组织之所以能长期生存,这一诈骗模式之所以能长期持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假成本极低,同时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野鸡组织往往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虚假宣传,诱骗书画爱好者为之买单。同时,由于这类骗局的社会危害性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有关部门可能顾及不上或疏于管理,监管处置力度明显不够,使得这些野鸡组织得以逍遥法外,继续其非法行为。对一些山寨组织,民政部门一般是通过网络分批公布山寨社团的名称,其执法到此而至,至于这些野鸡组织干过哪些违法敛财的事,往往无人问津或不了了之,给其形成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要治理这一乱象,需要有关部门、社会和艺术圈等多方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野鸡组织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诈骗敛财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其次,社会各界应提高警惕性,增强辨别能力。对于那些打着“官方”“权威”旗号的虚假证书,应保持理性看待,防止被带了节奏,防止被假名头忽悠。
最后,艺术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也应加强自律,坚守艺术初心和道德底线,不要与野鸡组织合作,不要哗众取宠骗人骗己,最终徒留笑柄。
君子好名,取之有道。
沽名钓誉者与野鸡组织“合谋”欺世盗名,如此歪风竟长期盛行,实为阳光底下之咄咄怪事,愿此风早日休矣!

(说明:本文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书法秘笈主编)


本文作者微信

书法秘笈
努力做最专业、权威、贴心的书法号!
 最新文章